查看原文
其他

别人家的孩子实锤了!她是暨南“追光者”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
2024-09-30


她怀揣着对光电的热爱

在物理学领域追光逐梦

手握13篇SCI论文

参与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主持一项暨大博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项目

曾收获理工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暨南大学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

等多项荣誉称号及奖项


她就是来自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光学工程专业的

2021级博士生黎洋


黎洋个人照



披荆斩棘,她是徜徉光电领域的“追光者”



清晨的车轮声轧过沥青路面,来自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光学工程专业的2021级博士生黎洋踏入理工楼实验室,打开电脑,开始了每日的文献阅读。在暨大学习的时光里,这几乎是她每日的缩影。


“我觉得物理学很有趣,生活中光与电无处不在,科幻片里的神奇科技让我着迷和惊叹,也让我想去探索奇妙的光与电。”黎洋说。踏入光电物理学的领域是黎洋的兴趣使然。从本科阶段起,她就开始广泛接触光电物理学相关课题。


黎洋生活照


黎洋的硕士、博士阶段均就读于暨南大学。在这几年间,黎洋对光学工程领域的探索持续深化,从器件的非线性产生研究转变成集成电光调制器研究,在科技前沿争当弄潮者。从硕士到博士,她活跃于各类型比赛和论坛,获得过第11届全国电子信息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学术报告一等奖、2022年全国光学与光学工程博士生学术联赛荣获全国百强二等奖等多项奖项。目前,黎洋已在SCI期刊上发表了13篇论文,其中有四篇以她作为第一作者。她参与多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还主持一项暨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项目并顺利结题。


黎洋在第11届全国电子信息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现场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在这样深奥的领域中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黎洋在科研的道路上遇到过不少困难。从硕士进入博士,黎洋将自己原本在非线性领域的研究转变为光波导混合集成与微纳光电器件的研究,研究的基础和应用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面对研究领域的转变,黎洋需要跳出自己原有的舒适圈。“我需要重新学习一些仿真软件的使用,包括软件之间的交互使用,以及算法的优化设计等等。”黎洋说道。在进行仿真实验时,黎洋总会被关键参数的设置困扰。为了使实验样品获得更好的性能,她积极分析并加深优化,还会通过不断重复实验来验证设置参数的正确性。困难、失败、重复在实验中不断交替上演,但黎洋却说这个过程是打磨心态和提升水平的过程。正是那无数次的重复实验与直面挫败的勇气,悄然间成就了黎洋在科学探索中那偶尔迸发的“灵光一闪”。


“不能逃避困难和失败,应该从失败中去找到方向。这个过程是非常煎熬的,但每解决掉一个困难之后的成就感,不断促使我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做科学研究,必须要有韧性,要持之以恒地、专注地去做。”黎洋坚定地说。



科创报国,她是一心向党的“多面手”



走出实验室,黎洋喜欢穿梭于各类型的讲座和论坛之中。观察时空调控、量子信息、集成光芯片……与学术研究紧密相关的讲座是黎洋所珍视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她在讲座中享受着和教授学者们的思维碰撞,在前人探索中寻找经验、激发动力,将讲座上所学习到的内容延展开来,用于自己的研究中。


黎洋在林道大会与William D. Phillips合影


今年六月,黎洋收到来自第73届林道诺贝尔得主大会的邀请函,前往德国林道,与物理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大拿及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学家们共同在林道岛上漫游,畅想物理学世界的美好未来。置身这场科学盛会中,黎洋感到既兴奋又享受。


在林道小岛上的短短一周给了黎洋更多启发:“从林道回来之后,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做科研创新的信念,我要向这些优秀科学家们学习,专注于自身的科研事业,在未来科研道路上继续追求卓越。”


在繁忙的科研生活之余,黎洋还热衷于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她说道:“我是一名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的职责所在。传递爱心,帮助他人,能够营造和谐友好、互帮互助的社会氛围。我在做志愿时,也是在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黎洋在家乡做志愿服务


在参加过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广州地铁志愿服务。作为志愿者,黎洋需要协助来往的人流有秩序乘坐地铁,帮助行动不便的人们安全乘车,为来往的人流答疑解惑。回忆起在人来人往的站台,人们一扫愁容,并对她竖起大拇指时的场景,黎洋真切地感到身上的志愿马甲的意义升华了:“那时的我感到非常幸福,有种助人为乐的快乐和充实感。我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研究生,在做志愿的时候,也会反思自己能不能做出更多东西,为社会贡献更多力量。”


作为党员的黎洋一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她渴望成为一位全方面发展的、成为党和人民最需要的人才。在做志愿服务时,黎洋偶然了解到暨南大学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党员骨干而设立的“忠信笃敬”班。恰逢第三期的理工学院“忠信笃敬”班(以下称“‘忠’班”)开班,她便申请成为了“忠班”的一员。在第三期“忠班”开课期间,黎洋作为“忠班”的班长和其他党员们一起品读了许多红色经典,参与了许多同党史、组织有关的活动,在一次又一次的分享会中锤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更加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


“忠信笃敬”班开班仪式 黎洋作为代表发言


“忠班”结业后,她感慨道:“最重要的是我感觉到自己的党性觉悟的提高,视野的拓宽,以及各方面能力水平的提升。我们生逢新时代,要坚定科创报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些青春力量。”2022年,黎洋获得了暨南大学理工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张弛有度,她是开拓进取的暨南人



搞科研、做志愿、读党史……黎洋像个超人一样总是进行着多线程工作。然而提起如何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她谦虚地表示自己做得不是很好,只是在工作开始之前的规划比较明确。


黎洋的一天中无时无刻都在做规划,她先将可以交叉并行的活动从事件表中提取出来,并标好轻重缓急,做好优先级排序。而后明确自己的任务目标,将每个事项都要做好时间规划,一点一点完成,“在每一项的工作中,都要全神贯注地完成。要一直保持着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才能不断成长。”黎洋强调。


黎洋生活照


面对繁重的科研任务和实践要求,黎洋总是保持着张弛有度的心态。在科研间隙,她培养出了不少兴趣爱好,羽毛球、旅行、散步……这些兴趣爱好帮助黎洋从压力中抽离出来,调节情绪,让她感受到更多生活的乐趣。学习紧张时,黎洋总是想着:压力大就压力大,反正都会过去的。


“科研嘛,就是要张弛有度,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情绪调节的能力,才可以更加精力充沛地投入,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黎洋笑着说。


在暨大学习多年,黎洋很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对她成长的帮助。在导师卢惠辉教授的带领下,黎洋踏入了铌酸锂光波导集成这一前沿领域,她回想起之前实验的某一次失误,卢老师不仅没有责备,反而耐心地提供了解决方案,让她深刻领悟到了在科研征途中保持冷静与坚韧的重要性。


黎洋(左二)在林道大会与青年科学家们的合影


在暨大不断成长,黎洋也十分感谢暨大的校园建设以及各种各样人才项目政策的支持:“学校和学院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广阔的实践平台,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为我们提供了开阔学术视野和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机会,使得我们真正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她也寄语学弟学妹们:少年何妨梦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把握好学习进度,行稳致远,进而有为,肩负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


- THE END -



采写 | 李雨桐

图片 | 受访人提供

编辑 | 李嫣 张结莹

校对 | 陈国琼

初审 | 李梅

复审 | 苏运生

终审发布 | 陈龙



投稿邮箱 | 151876960@qq.com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回顾往期精彩

这门课,书记开讲!

飒!

点亮“赞”“在看”

↘↘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暨南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