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秋分 | 风清露冷秋期半 人间处处丰收忙

外研语文 外研语文
2024-09-04

每年9月23日前后,秋分如约而至。在这一天,昼夜均,寒暑平。秋分是一个农业生产繁忙的时节,各地农人忙于秋收、秋种;秋分也是一个踏秋赏景的时节,凉风习习、碧空万里、稻谷飘香、硕果累累,人们沉醉在绚丽斑斓、如油画般的秋日风景里。

你知道秋分这个节气是怎么来的吗?秋分有哪些习俗和说法?快来一起看看吧~


 秋  分 

节气小知识

秋分,平分了夜与昼,平分了寒与暑,也将秋季一分为二。“分”是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北半球各地白天渐短,夜晚渐长。除了指昼夜平分外,“秋分”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这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间,有着“平分秋色”的意思,所以叫“秋分”。

那秋分的物候是什么?古人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坏(通“培”)户,三候水始涸

“雷始收声”是指随着秋季的到来,冷空气团开始占优势,气候将从春夏的湿热逐渐变为干冷,打雷这种天气现象就变得少了。《礼记》中也有“仲春之月……雷乃发声”“仲秋之月……雷始收声”的说法。因此,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

“蛰虫坯户”是指随着秋季气温开始下降,一些蛰伏的小虫会用一些小泥团封住洞口来阻挡寒气。

“水始涸”是指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河道溪流的水量开始逐渐减少,这一现象在我国北方地区会更加明显。


 秋  分 

节气习俗

祭月

自古以来,从官方到民间,人们都十分重视秋分这个节气。早在周朝,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我们所熟知的中秋节,最早就是由秋分的“祭月节”发展而来的。

吃秋菜

在我国部分地区有秋分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也有人称之为秋碧蒿。秋分那天,很多人结伴去采摘秋菜,然后和鱼片一起制成秋汤。有一种民间说法:“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送秋牛

秋分时节,民间善言唱者会挨家挨户送秋牛图。“秋牛图”是指一张印着全年农历节气及农夫耕田图样的纸,送图者在送图时要说些秋耕吉祥、不违农时的话,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这一行为俗称“说秋”。

竖蛋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很多地区的人喜欢做“竖蛋”试验。“竖蛋”玩法简单有趣: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轻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因此民间也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为什么大家喜欢在这一天“竖蛋”呢?虽说法颇多,但有些人还讲出了科学道理:秋分是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的日子,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虽成功者有之,但失败者也不少。大家更多是在这样热闹愉快的游戏氛围里,共同体味秋季丰收的喜悦。

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有的地区有吃汤圆的习俗。而且还流行包没有馅的汤圆,并把它们煮好用细竹签插着放于田边地坎上,称为“粘雀子嘴”,目的是免得雀子破坏庄稼。一些地区还有“做面雀,吃面雀”的习俗,以祈求五谷丰登。


 秋  分 

节气与农耕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分,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节令,民间关于“秋分”的农业谚语也有很多。

【不到春分地不开,不到秋分籽不来】指只有过了春分才能种地,到了秋分时节才会收获。比喻要按照客观规律做事。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每年9月8日左右。如果白露时节雾气很重的话,那么到了秋分的时候,稻子的谷粒会长得非常饱满。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寒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每年10月8日左右。在白露时播种冬小麦略微早了些,如果到了寒露再种就又有些迟了,秋分前后种正好合适。

秋分糜子寒露谷】糜(méi)子:一种粮食作物,与黍(shǔ)同类,但籽实外皮发黑,不黏。秋分前后糜子成熟,寒露前后谷子成熟。

秋分无生田】生田:没有经过耕作的田地。秋分前后,田地里长满了庄稼,没有闲置的田地。

来源:《小学生谚语词典》第2版,外研社

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也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金风送爽,桂子飘香,蟹肥菊黄。秋天的美不胜枚举,这个时节,祖国大地上任何一个角落都风景如画。让我们一起走到户外,去庆祝丰收、享受收获,去感受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美好吧!


往期精选

1

直播预告 | 顾以诺:《红楼梦》人物关系探究 

2

研语讲堂|第25届推普周系列公益讲座来啦!

3

“新词语 新生活 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现已开启!

3

处暑 | 终于可以道一声:天凉好个秋!

3

打卡冬至的5种方式,让自己“有文化”起来



本期编辑 | 朱晓琳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欢迎转发、分享、点赞

//  外研语文 //

FLTRPChinese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外研语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