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春声:“无用”的人文学科到底有什么用呢?

点击蓝字关注👉 哲学之路 2020-09-07


作者:陈春声,中山大学

✪   摘自《大学的根本》


对于人文学科的“有用性”,我想打一个比方:一个家里最有用的地方是厕所,其次是厨房。家里最没用的东西,数来数去可以说是墙上挂着的那幅齐白石画的虾。但是家里有客人来了,你会带他去参观厨房和厕所吗?我想,大家坐在客厅评头论足讨论得最起劲的,恐怕还是齐白石画的虾。这就是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跟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人类还没有进入文明时期的时候,文史哲这些学科的萌芽就差不多存在了。我们的祖先在没有文字的时候,已经开始懂得跟女孩子说一些逻辑不连贯但是真情实感的话,这样的表达方式后来被称为“诗歌”,那就是文学的起点;一个亲密的人过世了,大家觉得很舍不得,一定会举行适当的仪式。

本文由微信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根据考古发掘,从很早起的墓葬中,一个家庭男女老幼会葬在一起,他们的头颅边上会摆放一些彩色的石子。这些表明,我们远古的祖先已经在考虑灵魂的问题,考虑人类从哪里来、死后又去哪里,这是哲学的起点;又比如,人们记性有限,时常忘记,所以,我们的祖先先会“刻木记事”和“结绳记事”,这是史学的起点。


这些都说明了人文学科的存在是因为人性的需求,它跟物理、化学、政治学、经济学这些学科不同。这些学科是在文艺复兴之后逐渐分立出来的,它们能带来一些实际的、非常具体的好处。比如,物理学可以给我们带来各种新的动力来源,经济学可以告诉我们怎么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回报,甚至政治学、经济学都有这类功能。

本文由微信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但是,文史哲,包括宗教、艺术,就是源自人性,在人还没有很理性地知道要干什么的时候,他就有这种发自内心的本能需求。所以,人文学科是与人的本能联系在一起的。它的思维方式,包括人才培养的方式,其实是与有着很强理性目的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不同的。


现在,我们终于逐渐地明白这一道理了,二三十年前,我刚出道的时候,大家都在讲历史学有危机,人文学科有危机。大家都说历史学没有用,但是它真的没有用吗?


历史学、文学还有哲学都是一样的,千百年来,他存在的理由恰恰是因为它没有任何必须存在的理性道理,只是因为人类发自本性需要它,它是发自内心的。这些学科的存在不是源于社会进步、经济扩展、政治争斗等功利性的需要,不是因为这些现实生活中赤裸裸的理由。


所以每一代都会有人自然而然地从事人文研究,也自然会有一部分很好的学生跟着做下来。这是人文学科得以存在的理由,也是我们保持学科自信的基本理由。


人文学科根源于人的本性,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对于人文学者来说,思想的发明要比知识的创造重要得多。

本文由微信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

思想的发明是人文学科的根本追求。人文学科不会给你很多实用性的知识,但是它提出的思想可能会改变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因为人们对世界看法的不同,他们面对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也就有所不同,结果,世界也随着改变了。


由此带来人文学科的第三个特点:人文学科中,重要的思想的发明其实都是孤独的思考者独立思考的结果。


到现在为止,人文学科还没有发展出以大团队做大规模研究的成功模式。纵观20世纪的历史,真正改变了人类思想方式的思想家不会超过20个,其实他们都是天才。


第四个重要的特点是,人文学科的思想之所以被社会或同行接受,依靠的是思想的批判,而不是实践或逻辑的检验。它靠的是共鸣,而不是理性的说服。大思想家就是那些能说出别人心里想说却说不出的话的人。


因为思想批判的需要,人文学科要求让很多思想共存,提供很多选择,然后在学术的论辩中,学术从业者和普通民众自觉不自觉地与某一种思想产生共鸣,接受这种思想,这种思想就传布了开来。


由此又带出第五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人文学科的进步与艺术家的创造一样,是一种艺术史意义上的超越,而不是在逻辑或实证意义上被取代。

本文由微信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

举个例子,不会有谁说因为徐悲鸿的马画的很好,所以齐白石的虾就不行。这就是艺术,艺术是树立一个又一个的高峰,有某种很有意义的超越,这个超越是说,下一代人再也不会完全像上一代人那样画画、唱曲、跳舞、演电影,但反而证明上一代人的艺术成就值得珍惜。所以,从事人文研究的杰出学者可能越老越吃香,他的思想可能已经过时,下一辈学子也不是跟着他的模式做,但是他的贡献还是弥足珍贵。


人文学科第六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实际上只对人文学科才适用。


在人文学科里面,所有世界性的伟大发明都是有很强民族性的。这一点只适用于人文学科,法学不行,经济学更不行,只有在人文学科才会有明显的体现。


这就是我在大学里做人文教育的思考。


《西南联大英文课》

2020年已经来临,这门课程绝对是一份最好的新年礼物!


八位名校英语教授联手重现西南联大英文课
如今,即使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很多也没有读过《莎士比亚全集》,不熟悉西方哲学思想史,人文背景知识方面的缺失,限制了我们对这部教材的品读与理解。

为此,我们邀请了8位国内英文领域的知名教授,来系统讲解这部教材中的精选篇目。课程不单纯教你语言技巧,还会带你从人文的高度,深入理解这些名家名篇,解读东西方的文化内涵、历史和社会背景,再适当解析重点段落、语法。 

这还是一门体量丰富、能让人学到过瘾的课程。 这些从教材中挑选出来的经典篇目,一节课绝对讲不完,因此老师会用五节课的时间,来为你全面、深入地解读一篇经典文章。



在解读经典篇目的同时,你还能在课程中听到书中全部43篇课文的英文原声朗读,由美国专业录音演员朗读文章内容,其中女声Christi是艾美奖的获奖得主,你将在课程中聆听到纯正地道、原汁原味的美语发音。  除了名师音频课程、原声课文朗读,还有随课附送的知识礼盒,我们尽力模拟出真实的课堂学习流程,课前预习、课中精讲、课后自习,全线覆盖,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读者出现“买了不学”、“学了就忘”的情况,让这门课的学习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礼盒中都有什么?
01 八册口袋书02 一本精读手册
03 一枚西南联大校徽

No.1



八册口袋书


这就是西南联大《大学一年级英文教本》的全新装帧,里面收录了课本中的所有篇目。


颜值超高的八个小册子每一册的主色调都取材于中国传统的色彩


不一样的是,它被设计成口袋书大小,我们可以随身携带,单肩包、口袋都能装,坐地铁的时候随时可以拿出来读。搭配我们的音频一起听,再也不用担心碎片时间被浪费掉了。

No.2



一本精读手册


西南联大的陈福田教授当年曾亲自对每篇文章做了英文注释(Notes),并设置了课后问题(Questions),我们将它独立出来作为一本精读手册,既保留了原版教材的完整性,也方便对照查看。


No.3



一枚西南联大校徽


西南联大的校训是“刚毅坚卓”,这在校徽设计中得到了完美体现,当年的联大学子都以佩戴这样的校徽为豪。


我们将西南联大的校徽进行原样复刻,你可以佩戴在身上,挂在包包上,也可以留作纪念。


校徽上的三角形,稳定而锐利,处处都在呼应“刚毅坚卓”的理念


这门课的内容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丰富,花一门课的钱,可以获得8位英语名师的线上音频课程+价值180元的知识礼盒。 你可以随时随地一边品读原书,一边戴上耳机听老师的深入解读,把西南联大英文课的精髓,深深刻到心里。 礼盒珍贵,限时发售,手慢无!
 听完全部课程还有一波福利:在中读APP上听完我们的全部课程并打卡,返还50元奖学金哦


扫描二维码,了解课程详情👇👇👇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订阅专栏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