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余侃华:“互联网+”背景下的乡村复兴模式及城乡规划响应初探【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农历十月初三 乡村规划与建设
2024-08-31

📣村民朋友们📣

一起来涨姿势!

 

自2017年10月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规划先行”,成为全国城乡规划界积极投入乡村规划与建设事业的重要理念。2018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乡村委)推动系列“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学术交流会议,将适应时代需要的理论研究及学术交流活动推向新高度。

2018年5月18日,乡村委联合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分院,共同于陕西西安举办“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学术交流会,特邀长安大学城乡规划系副主任余侃华副教授做题为《“互联网+”背景下的乡村复兴模式及城乡规划响应初探》的学术报告。

本文由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张娜、高诚根据会议记录及报告PPT整理,特此感谢!

本文已经秘书处审核,未经发言人审定。

开卷有益



全文字数

3615

阅读时间

10分钟



主讲人

余侃华

长安大学城乡规划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感谢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机会。前面二位专家的发言使我思考良多,这里我就谈一点自己对于乡村复兴模式及城乡规划响应的思考。


乡村本身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传统伦理的根基,它源源不断的给城市化运动提供了要素。乡村在现实中的确存在着一些乱状,当下乡村如何实现自主、自觉及再造?能不能再次回归呢?这是需要我们去探讨的问题。

乡村之殇


当下的乡村作为粮食的主产区,但大量的使用农药化肥;乡村是现代化建设的输血之地,宝贵的劳动资源都给城市进行输送;大多村庄现在存在着空心化的现象;经历了前面几轮乡村复兴的实践,还存在着乡村建设的误区……结合这些,现在乡村的问题很多并且很严峻,尤其是乡村的凋敝和空心化现象,可以说现在乡村是缺钱、缺人、缺理论。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现在处于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我们的乡村建设运动历史比较悠久,从李大钊先生提出的青年对于农村改造的呼吁开始,我们乡村复兴之路的探寻路漫漫,那现在我们处于怎么样的时间节点呢?与规划结合比较紧密的,是 2005 年提出的新农村建设,2008 年的村庄整治,2013 年提出的记住乡愁,2015 年的宜居乡村、美丽乡村建设,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

时代节点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如何界定城乡关系是一个必要的出发点。我们从城乡统筹到城乡一体化,到近期提出的城乡融合,之前的发展思路都是以城促乡,以城带乡,以城市为出发点。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意味着未来我们的发展重心不单单是城市,是要求我们把乡村和城市放在一起来进行考虑。


刚才我们对时代也进行了分析,结合以前一系列的发展,乡村如何结合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由于乡村缺少基础设施,大都是被城市淘汰下来的,而现在“互联网+”技术的导入,给乡村营造了一个富有价值的空间,带来了一些契机。结合以上的分析,我今天主要谈以下四点:

1

大势所趋

时代节点下的一些困惑

为什么我们要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呢?具体要振兴哪些农村?乡村是谁的?到底为谁来建设乡村?资本如何下乡?空间如何落地?如何实现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如何把城市的人和资本引入乡村?这些都是一些老问题。结合时代的需求,“互联网+”在2015 年也变成了国家的战略,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那传统行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如何来判断“互联网+”农村?有没有一个评判标准?这是我个人浅显的思考。


结合今天这个主体,“互联网+”时代下,农民现在的需与求?“互联网+”乡村的典型业态?“互联网+”给乡村带来了什么?“互联网+”给规划带来什么?“互联网+”乡村规划是什么?


“互联网+”的由来

中国互联网时代开启于 1994 年,到2013 年第一次提出“互联网+”的说法, 到了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把“互联网+列为了国家战略。在我们经历了两到三年之后,可以看到“互联网+”是一种新的基础设施,从规划的角度来说,中央、地方政策齐发力,助推“互联网+”乡村快速发展。可以说传统行业代表着人力,“互联网+”带来了一种外在的资源和环境,这是对传统行业的一种提升。它作为一种能力,乡村要进行连接、跨界、交互和整合。 “互联网+”带来的是一种跨界融合,也是一种创新驱动,对于原本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都带来了重塑,打破了固有的边界,以及降低了交易的成本等。

“互联网+”的六大特征


 “互联网+”的不同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营销的互联网化,第二个阶段是渠道的互联网化,第三个阶段是产品及其制造企业生产运营的互联网化。这是自身内部的,由外至内的互联网化,它势必会和农村结合,也可能会产生和规划行业的结合。“互联网+”已经率先和医疗、物流、金融传统行业开始拥抱,他们获得的不仅是提升和改变。

传统乡村规划误区


传统乡村规划的误区

现在我们正在进行一些改变。乡村规划之前有过度旅游化的导向,忽视本土文化复兴的导向,以及盲目跟风、同质化比较严重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乡村规划,城乡规划编制法是刚性的,有严格法定的规划和审批要求,但村庄发展外部又存在着很多的多变性和农村需要的不确定性,包括多规合一、多规融合,尤其是和乡村的部分结合非常低效。实际中的村庄规划如何体现法定规划的刚性?以及如何来结合实际矛盾,不要让它限制村庄发展?要尊重村民的意愿,要明确控制性、指导性、引导性的全面措施,从道路整治到安全卫生等方面,包括村庄能源设施整治,可以通过七个阶段来进行,摸清家底,分区指引,梳理乡村空间体系,优化项目配置,多规协调、相互融合,风貌美丽和谐统一,针对建设热点。乡村规划采用这种模式有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现在的乡村规划是边学边做,通过工匠来引导设计,一些乡村规划的经验很难成为一种可复制和可学习的工作方法。所以希望乡村规划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规划。


乡村复兴,核心本质是“让乡村回归乡村,以乡村的方式重生”,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模式,农业部 2013 年已经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结合这些模式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范本和借鉴。

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


2

顺势而为

耦合协同视野下的一些思考

“互联网+”乡村作用的机制,肯定是引导各种要素向农村、农业集聚,精准对接产销实现农村农业总量的结构平衡,通过去中心化、聚合形成有效的规模效益,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来一些智慧资源。“互联网+”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产业方面的培育。通过信息网络和绿色农业体系,并且通过电子商务可以精准的实施智慧农业;可以从农产品加工的产前、产中到产后形成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产地产品加工体系;可以通过便捷旅游和安全推广,给农民生活提供便利的服务,尤其是在医疗和教育上。这是“互联网+”可以给乡村带来从一产到二产到三产的变化。


“互联网+”还可以在生态保护层面提供一些帮助,我们可以通过分布式发电,把每个建筑都变成发电的主体,可以通过“互联网+”形成一些线上交易,包括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农业体系,包括建设绿色乡村。在文化层面上也可以通过全村域的朋友圈普及一些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并且可以进行乡风文明的活动,包括文化教育以及历史文化保护,进行一些数字化的丰富有趣的观赏体验。


大家都知道,能让年轻人回来就是乡村振兴。年轻人回来代表着他们在农村找到一个合适的生存、生活方式,“互联网+”新型农民可以引导一些年轻人口的回归,尤其是通过乡贤、乡绅实现农村的复兴模式。“互联网+”也可以给规划带来很好的革新,尤其是大数据在规划方案上的应用,包括动态调控管理,大量设计师个体通过网络共同参与形成一个创造性多元的规划方案,包括跨界合作、学科交叉、规划方案的智能化等。


3

结缘乡村

若干实践探索

长安大学立足于三位一体以及城乡建设领域、道路交通领域、资源环境方面的特色,形成了产学研三轴互动的有效机制,近期我们对于乡村方面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通过我所属团队的研究,也开始尝试探索西北地区乡村聚落实用性的设计方法,希望给地域性的转型做一些贡献。

实践一:天水市平南镇孙集村

“互联网+”乡村旅游

通过“互联网+”推广以及通过现代农业和创新引擎进行一些结合,尤其是在天水打造了一个比较独特的滑雪项目,依托第三方投资和公司化经营,引入一些建设和运营方,包括旅游服务和运营,最终平南镇孙集村被评为 2017 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获得了一系列的国字号荣誉。

实践二:汉中市南郑县苇池—陈村—弥陀村

“互联网+”精准扶贫

立足于村域的角度进行“互联网+”和精准扶贫的结合,通过摸清家底,以及通过国开行的扶贫资金来进行有效的打造,尤其是通过外部市场和内部市场的结合,在种植业、养殖业等设计了产业支撑体系。乡村旅游的 O2O 融合模式,通过互联网众筹、招商平台进行展开,村里的猪和鸡都可以通过认养方式,来实现旅游的投融资,形成扶贫的模式。建造主要是通过木材,形成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乡土建筑。陈村结合这种形式成为了南郑的世外桃源。


4

事在人为

一点点体会

利用“互联网+”手段可以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和农业,助力乡村观光休闲旅游业。现在的乡村规划是需要集策划、行动、建设规划等于一体的复合性的规划。“互联网+”要融入到空间发展规划,我们如何结合不同的地域特征形成规模适度、尺度宜人的空间?怎么形成有机的契合?“互联网+”理念就是非常好的手段,要构建“智慧互联”的网络支撑设施规划。

智慧农业发展模式


结合我们相关的兄弟单位和部门,形成了产融联创共同体,在规划中介入金融资本,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包括咨询设计,以及工程建设的战略合作伙伴,乃至在招商运营中通过高效运营,尤其是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的招商栏目,在规划中要给予针对性的上传下连的解决。再通过媒体平台的推广,整体提升乡村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产融联创共同体


我的观点不一定正确,希望通过我们新的探索打造一个有温度的乡村规划,谢谢大家!



图文 | 张娜、高诚 整理

审核 | 乡村委秘书处


 END 


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学术交流报告🔗


张旭锋:深化农村改革,助推乡村振兴【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田涛:从礼泉县乡村规划建设引发的几点思考【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盛国宏:富阳美丽乡村建设进展【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武前波: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浙江乡建的实践历程【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范凌云:乡村振兴视阈下苏南乡村规划演进及展望【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罗震东:新时代、新经济与美丽乡村建设【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段德罡: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建设【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李京生:关于村庄规划的内容与方法的讨论【2018乡村振兴与规划建设系列学术交流会】


乡村规划与建设

积极分享乡村规划与建设领域

研究成果与学术信息

欢迎交流:rural@planning.org.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乡村规划与建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