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睿老师”,让教书育人“爱意满满”!

热爱课堂的 北京理工大学 2023-01-07


清晨

她准时搭上从中关村出发的班车

前往良乡为可爱的同学们上课

“昨天讲课内容学生都能理解吗?”

“今天课堂实例要结合最新奖项吗?”

……

即便在班车上

她依然在思考

提升教学效果的方法


把热爱的课程上好

把喜爱的学生教好

这是她眼中最伟大的事业

她就是北理工生命学院

青年教师王睿


今天,官微君和大家一起

聆听王睿老师

“爱意满满”的一堂好课


上好课,全力以赴

“讲课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虽然一门课程讲了好多年,但课前如果没有充分准备,我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从事教学工作十五载,线上MOOC参与人数累计超33000人次,线下总课时超1500学时,王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然而每次上课前,她还是要反复推敲、修改、打磨课程教案,让课堂环节丝丝入扣、深入人心。

“我每天都在琢磨,怎么才能把一堂课上好。”为了一个好的设计,王睿常常“绞尽脑汁”。课堂内容能否再丰富一些?教学互动能否再增加一些?互动教学方式能否再创新一些……为了课后学生的一句“听懂了”,王睿绝不放过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我会感到由衷的幸福。”王睿说。

“一堂课上下来,你们觉得哪里好?”“哪里还需要再改进?”……和学生及时沟通、深入沟通,和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沟通,在王睿看来,有效沟通是让课堂“抓住学生”的法宝。面对不同的教学班级,王睿在课后总要“抓”几个学生聊聊。“我想知道在学生眼中,一堂好课是什么样的。他们来自不同专业,视角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能给我提供很多改进课堂教学的建议和参考。”王睿说。此外,王睿还会让学生在课后匿名写出课程评价,并认真研读每一条反馈,不断提升课堂质量。

课堂学生评价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和志同道合的同行交流见解、汲取经验,也是王睿一直以来的习惯。“参加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的经历让我结识了很多热爱教学、享受课堂的同行,与他们深入交流,对我的教学工作有很多启发。”王睿介绍。2017年,王睿荣获“全国高校生命科学类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和“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然而在她眼中,更为宝贵的却是结识了许多教学路上的“同行者”。在授课之余,王睿也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教师论坛,与机械与车辆学院张彤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姜楠教授等多位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源于对教学共同的热爱,她们并肩同行,互相支持,互相启发。


教好书,锐意进取

“传统教学多以线下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在理论结合实践方面尚有不足。我想通过翻转课堂、体验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更有收获感、成就感。”在王睿的《免疫学》课堂上,学生永远不会觉得无趣,因为有大量的时间进行交流研讨,相互启发。“免疫检查点有什么生物学意义”“免疫检查点相关分子会导致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下调,如果你是科学家,你将从什么角度设计、开发肿瘤治疗的新方法?”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同学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比如,在设计外伤性感染治疗方案时,学生不仅要运用某一章的免疫学知识,更需要结合其他章节以及细胞生物学相关课程知识,才能得到一个可行性高、操作性强的方案。

在王睿的课堂上,同学们积极交流讨论

“这种授课方式要求教师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课前,老师需要研读大量高水平文献,找出合适的课堂案例;课中,老师需要融入学生们的讨论,在难点处给予指导,在偏题时给予修正;课后,老师也要认真修改学生们提交的方案,让学生及时收到反馈,才能最大化实现教学效果。”王睿介绍道。多年来,王睿持续开展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致力于通过实践性、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经过多年的实践,该方法取得了良好成效。

“王睿老师的课程深入浅出,通过课堂小表演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将繁多的知识点融入其中,听完后框架清晰,记忆深刻。生命学院的同学若是没上过王睿老师的课,就像四大名著没能读全一样遗憾。求是书院2018级本科生刘周密在《免疫学》课后讲道。

除《免疫学》之外,王睿每年还负责讲授专业基础课《人体解剖生理学》《生命科学基础》和学校公选课《免疫与健康》,一个学年160课时,王睿感慨:“累,但很值得!”

随着信息化手段不断丰富,王睿又开始了线上慕课教学探索。作为学校较早一批录制中国大学慕课的教师,王睿的《基础免疫学》慕课已经线上开课十一次,累计观超过33000人次,课程评分达到4.9/5.0分,被内蒙古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采用,深受好评2022年4月,该课程受邀在《学习强国》“慕课”栏目开课。

近五年,王睿主持慕课建设及混合式教学相关校级教改项目6项,参与校级教改项目2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教改论文4篇;主编及参编校“十三五”规划教材各1部;荣获省部级、校级等教学奖项6项。


育新人,润物无声

教育是个良心活,你用不用心,你的学生一定知道。”2007年,刚参加工作的王睿就选择担任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07级本科生班主任,而且一干就是四年,把学生入学一直带到毕业。“当时我也是博士刚毕业,班里有的男生不好好学习,天天在宿舍打游戏,成绩一落千丈,怎么办?上门堵!”王睿回忆,她曾多次走访宿舍,督促学生学习,苦口婆心做学生思想工作。经过用心劝导,这些同学均顺利完成学业,其中一位如今已在投资领域小有所成。2021年,恰逢2007级本科生毕业十周年,重聚时学生回来看望她,说起当年的故事,王睿脸上洋溢着浓浓暖意。

王睿与2007级本科生在一起

“客观来说,当老师不是一份高薪职业,无法给你带来富裕的物质生活。但是,这种源自职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是金钱无法给予的。”源于一份对教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喜爱,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王睿,最终选择了做一名高校教师。“刚入校的时候我也曾参加过一段时间的科研工作,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觉得自己更加热爱教学,更愿意在教学工作中深耕探索,因为我始终热爱讲台,热爱学生。”

在教学工作中,王睿将曾经的科研经历与研究优势转化为教学实践,开展特色课程思政建设。比如,结合抗新冠病毒免疫应答机制等科研前沿,指导学生撰写课程研究报告,启发学生对重大医学问题的创新想法,提升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团队协作的研究能力,进一步引发学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领域开展科研攻坚的精神共鸣。将科研成果融入课程思政,王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能够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我非常感谢我的家人。”王睿坦言,丈夫是她为事业不断奋斗的重要支柱,父母则是她能够安心工作的基石,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家人们都给予了她非常多的支持和理解。与此同时,这份职业也带给了她很多生活上的乐趣和帮助。“在和同学们深入沟通的过程中,我也逐渐学会了和年轻人的交流方式,和女儿也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王睿笑着说。


“我的人生有两个理想,一是编写一本优秀的教材,二是为生物科普事业贡献绵薄之力。我热爱教学,热爱学生,愿这份热爱永不失联。”王睿说。


品牌推荐


近期“匠心·师者”专题报道

🔗匠心·师者① | 李金明:站上大学讲台的“检察官”

🔗匠心·师者② | 李晖:“精雕课堂、善解难题”的化学老师

🔗匠心·师者③ | 张忠廉:保留五天、相互转达!

🔗匠心·师者④ | 黄佳琦:紧跟国家需求做科研!

🔗匠心·师者⑤ | 张卫正:师者大爱,以身卫正

🔗匠心·师者⑥ | 高春清:人民教师,无上光荣

🔗匠心·师者⑦ | 方丽萍:见证学生成长是我最大的快乐

🔗匠心·师者⑧ | 辅导员高瑞欣:我要对得起这一声“老师”!

🔗匠心·师者⑨ | 辅导员周子淇:我们是互相成就的朋友

出品:党委宣传部

素材:生命学院

图片:本人提供

供稿:聂军锐

编辑:聂军锐、尹欣萌

审核:蔺伟、刘晓俏

为北理工点亮666“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