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写出《艳阳天》《金光大道》的浩然,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黄堡书院
2024-09-24

作家 浩然

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个说法:在十年特殊时期,只有两部小说可以看,就是《艳阳天》和《金光大道》。

一看这两部小说的名字,就基本上知道写的什么内容了,带有浓厚的时代特点,因此也受到了很多争议。

这两部小说的作者,就是浩然,一个曾经充满光环的名字。

那么,浩然为什么能写出这样两部小说呢?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浩然原名叫梁金广,1932年出生于河北蓟县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童年是很不幸的,10岁那年父亲就因病去世,两年后母亲又撒手人寰,浩然只好跟着舅舅生活。

不过,虽然生活很艰苦,但浩然对文化事业却有着天生的亲近,平时只要有戏班子或民间艺人来演出,他肯定会第一个到场,即使演出已经结束了,他也会跑去后台,看着人家收拾东西,对一切都充满了无穷的兴趣。

而且,浩然虽然只上过三年学,但他一直没有放弃阅读,总是想尽办法找书看,即使是一本旧皇历,他也看得津津有味。

正是这些对文化的偏爱与坚持,为他日后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6年,蓟县解放,浩然立即报名参加解放军,两年后又加入了共产党,并把自己的名字从梁金广改成了“浩然”,激励自己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有一股“浩然正气”!

1949年,组织鉴于浩然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文化底子,就派他去干部培训班学习。在培训班学习期间,让浩然的文化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诗歌、杂文、小说、通讯报道等等,都写了很多。

从1950年开始,浩然的作品接连在报纸上发表,比如《姐姐进步了》《喜鹊登枝》《春蚕结茧》《一匹红瘦马》等等,在文坛崭露头角。

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与农村和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都是浩然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因此写得非常真实,感情也非常真挚,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随着文笔的不断成熟,和阅历的不断丰富,浩然已经不满足于在报纸上发表那些短篇作品,他想创作一部长篇作品,来展现中国农村及农民群体在这场历史巨大变革中的精神风貌、思想变化、生活变迁等等方面,为农民立传!

为此,浩然借着去山东潍坊农村下乡工作的机会,深入农民中间,为自己的创作积累素材。

在那段时间,浩然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父老乡亲们得知他的想法后,也都对他非常支持,纷纷给他讲自己的故事,鼓励他多写农民的故事。

这些事,让浩然倍受鼓舞,更加下定决心,一定要创作好这部作品!

浩然回到北京后,就开始投入到了创作中,历经数月,终于写出了20多万字的一部小说,起名叫《艳阳天》。

当他把这部作品拿给作家崔道怡看后,崔道怡也非常赞赏,并建议说:“20万字太短了,不够全面,读者看起来也不够过瘾,要多写写。”

于是,浩然又历经多个寒暑,最终完成了多达126万字的《艳阳天》三部曲。

《艳阳天》以京郊东山坞农业合作社为创作对象,将创作背景圈定在麦收前后这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通过描绘该社突出的矛盾与冲突,全面展示了那个年代广大农民在生活上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思想上的巨大转变,热情歌颂了广大农民在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这部作品出版后,迅速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热潮,甚至在海外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一家新加坡财团,就要出资数百万,购买《艳阳天》的全部版权。

在当时,这绝对是一笔天大的巨款了,要知道,《艳阳天》全部的稿费也不过一万元而已。

但是,浩然却不为所动,说:“我够吃够喝就行了,不图这个钱,再者说了,如果以后国内要改编我的作品,还得跑到新加坡向人家购买版权,所以我不卖。

而且,即使是《艳阳天》的一万元稿费,浩然也没有自己花,而是全部交了党费。

对此,浩然坦言说:“我为人的标准是,不要有野心,不要有贪心,不要有害人之心。要热诚待人,厚道而正直。

1999年,香港《亚洲周刊》评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中国大陆从1949年到1976年的小说,只有两部入选,就是浩然的《艳阳天》和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2019年,《艳阳天》又被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进入70年代,浩然又开始创作另一部重要的作品:《金光大道》,描写冀东一个叫芳草地的村庄里,人们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大潮中的喜怒哀乐,塑造了高大泉、张金发、吕瑞芬等等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

这部长篇小说,浩然足足写了7年,长达190万字,堪称又一部记录农民的史诗。

浩然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创作的几乎所有作品,也都跟农村有关,对此,他曾经说过:“写农民、给农民写,是我自觉自愿挑起的担子,我要把这副担子挑到走不动、爬不动、再也拿不起笔时为止。

而且,浩然还有一个座右铭,就是:“深入一辈子农村,写一辈子农民,给农民当一辈子踏实代言人。

不过,也有不少人对他的为人和作品都有争议,认为他是一个迎合时代、为时代歌功颂德的“歌颂派”作家,缺少一个作家应有的“悲天悯人”。

比如著名评价家雷达,就把他称为“十七年文学最后一个歌手”,评价说:“包括《金光大道》在内的所有作品,给浩然的创作贴上了鲜明的标签,与当时的政治意识靠得太近,这对于一个真正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当然,也有很多人对浩然非常支持,比如著名作家祁淑英曾经说过:“浩然绝对不是一个逢迎权势的人,而是一个作风严谨、勤奋自律、道德水准高尚的作家。

总之,不管支持也罢,批评也罢,浩然都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是非功过,任人评说。

2008年2月20日,浩然在北京病逝,享年76岁。

(参考资料:《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文化博览》《当代文坛》)

附:百度百科

浩然(1932年3月25日-2008年2月20日),本名梁金广,中共党员,中国著名作家。祖籍河北宝坻。1946年参加革命工作,当过8年村、区、县基层干部。1954年调到《河北日报》当记者。1959年10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60年到山东昌乐县城关公社东村下放劳动,后担任该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1961年调任《红旗》杂志编辑。1964年到北京市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历任中国文化传播发展促进会会长,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委,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1973年出席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5年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77年起连续当选为北京市第七、八、九、十和十一届人大代表,1998年被推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首批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政府特殊津贴。“写农民,为农民写”是他的创作宗旨。2008年2月20日因冠心病引起心脏衰竭在北京辞世,享年76岁。2019年9月23日,浩然长篇小说《艳阳天》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人物生平

1954年起任《河北日报》、北京俄文《友好报》记者。1964年成为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文化大革命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北京文学》主编等职。作品生活气息浓郁,乡土特色鲜明,语言朴素自然。2008年2月20日因冠心病引起心脏衰竭在北京辞世,享年76岁。1956年11月在《北京文艺》上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喜鹊登枝》。此后发表了一系列表现农村新人新事的短篇小说。1962年底开始创作多卷本长篇小说《艳阳天》。1964年《艳阳天》第一卷出版。1970年底开始创作另一部多卷长篇小说《金光大道》。1974年为适应政治需要写了中篇小说《西沙儿女》,创作上走了弯路。198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苍生》深刻地反应了新时期农村社会的巨大变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艳阳天》《苍生》《乐土》《活泉》《圆梦》等。“写农民,给农民写”是他的创作宗旨。

浩然因家庭贫困,父亲早年到唐山赵各庄煤矿当矿工,后举家前往落户。1942在河北赵各庄教育馆读书。

1932年3月他生于河北省开滦赵各庄,生长于矿区的大粪场子,出门就是摊晒或堆积的大粪干儿,弥漫的熏人臭气,也许这些从幼年就植下了浩然原始的泥土情感。父亲去世后,1942年他又随母亲投奔蓟县舅父家,在那儿与姐姐度过苦难的童年。13岁前念过三年小学、半年私塾,受到了中国民间文学和古典小说的熏陶。14岁即参加革命活动,当儿童团长。

1946年浩然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只有16岁。1949年调区委做青年团工作,并开始自学文化,立志文学创作,练习写作小戏、诗歌和新闻报导。只读过三年小学的他,边工作边苦读苦写,走自学成才之路。

1953年调通县地委党校当教育干事,后参加贯彻农村统购统销政策和农村合作化运动。近8年的基层干部工作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积累。他以“深入一辈子农村,写一辈子农民,给农民当一辈子忠实代言人”为誓言,在冀东和北京郊区农村做了50年艰辛的生活积蓄和艺术耕耘,成就自然是被世人公认的。

浩然曾出版著作80余种,作品曾在广播电台连播,被改编绘制成连环画出版发行。其作品记录了中国农村的历史风貌,塑造了一系列富有乡土气息、时代特征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影响和感染众多读者,尤其是其《艳阳天》《金光大道》出版后,几乎家喻户晓。浩然收到全国各地热心读者的大量来信。197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又将其改编拍成了电影。 [3]

1932年3月25日出生。

1954年调到《河北日报》当记者。

1956年9月调北京俄文《友好报》当记者,同年11月在《北京文艺》上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喜鹊登枝》,引起文坛注意。

1958年出版第一部同名短篇集。此后致力于创作反映北方农村现实生活和农民精神面貌的作品。

1959年10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61年调任《红旗》杂志编辑。

1962年底开始创作多卷本长篇小说《艳阳天》。

1964年《艳阳天》第一卷出版,同年10月调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从事专业创作,成为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

1970年底开始创作另一部多卷长篇小说《金光大道》。这些作品留有当时社会思潮的印记,在当时有较大影响。

1973年参加了中共第十次代表大会。

1974年为适应政治需要写了中篇小说《西沙儿女》,创作上走了弯路。

1977年任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委员。

1979年参加全国第四次文代会。

1986年冬天为了深入农村生活,曾到河北省燕山脚下一个小镇任副镇长。

198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苍生》,以新的视角观察和反映变革中的农村现实和新时期农村的巨大变化。作品生活气息浓郁,乡土特色鲜明,语言朴素自然。

2008年2月20日因冠心病引起心脏衰竭在北京辞世,享年76岁。 

来源:百家号“历史客栈”  百度百科

友情提示:凡黄堡书院公众号原创文章,转发者请注明来源,违者视为侵权。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堡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