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敬惜字纸中焚烧字纸的习俗是源自哪里?

上古三皇
2024-09-24

上古三皇文化公众号替代号

敬请关注!

明刘宗周《人谱类记》有一则“王曾之父生平见字纸遗弃,必拾而以香汤洗之,然后焚化。一夕梦至圣抚其背日:‘汝何敬重吾字之勤也。恨汝老矣,无可成就,当 遣曾参来生汝家。’未几生一男即沂公也。三元及第,为宋名相。”王曾的父亲“见字纸遗弃,必拾而以香汤洗之,然后焚化”的行为叫做“敬惜字纸”。宋代元状 元、状元宰相王曾的故事在历史上广为流传成为家喻户晓的敬惜字纸的典范。

显然因果报应的迷信说法不足凭信,但研究敬惜字纸这种民俗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客观地认识这一习俗的消极与积极因素,对于今天的大众文化发展、文明建 设甚至学术的健康发展,恐或不无某些借镜意义。本文探讨的范围是纸这种文化现象的具体内容、表现形式、宣传提倡手段、现代遗存,等等。这种习俗在历史上的 功过以及对现实的某些有益成分也,作适当分析。

一、“敬惜字纸”是一种什么样的习俗


泰州下坝施家湾的敬惜字纸窟

我们今天认识“敬惜字纸”习俗,仍然要通过旧时代带有迷信色彩的一些宣传材料,如延表编的《丹桂图》、刘宗周的《人谱类记》以及各种《惜字律》、《惜字新 编》、《惜宁征验录》、《文昌帝君惜字律》、《文昌惜字功过律》等劝善书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制定的《惜宁章程》等。根据这些旧的文献记载,可以发现,敬惜字 纸主要是指对带字的废纸的处理方法,一不能乱用乱放,二要妥善保管,三焚烧。

将废弃字纸妥善收藏,整理干净,焚烧埋于净处,或流人江河湖海,是人们敬惜字纸的重要内容。现在各地残留的或新建的敬字亭一类的建筑就是这一民俗民间习俗 的踪迹。《文昌帝君惜字功律》劝勉的善行主要有:生平以银钱买字纸至家香汤浴焚;生平遍拾字纸浴焚;多收字纸灰深埋净地;以字纸焚疏炉;以字纸漂净水中;或急或缓,见字纸必浴焚;偶于秽处见字纸,即收起不轻忽,等等。《惜字条约》则倡议:衙门房科最多字纸,须刻刻留心拾藏字篓,多即焚化,不可抛弃糟蹋。

或买或捡拾,妥善收存,或香汤浴焚深埋净地或流人江河湖海,都属敬惜字纸。形式有简有繁,佛教里焚烧字纸甚至要念咒语,普通民众则不,甚或直接埋藏字纸而 不经焚化。据说密宗有一烧字纸专念咒语:“嗡,班则穆懿喜把,日阿(二字合读为一字)巡即乃苏,悉把轴。”边焚边念,并观想所烧字灰中一切法义与大地众生 结缘。新时期宗教人士面对新问题,即现代许多佛学写作的草稿和所谓的檀香等上面到处印的、被信众随手丢弃的佛菩萨像该如何处理呢?“遵照先贤的做法在万不 得已的情况下可以将这些没有保存价值的稿纸或佛像等焚烧,然后将字灰洒入溪涧大海中,与水族众生结缘,切不可将这些写有妙法善法的稿纸贩卖与人,而得亵渎 之罪。在烧这些稿纸,时应默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及《心经》一遍以示恭敬。”

旧时代文人相互组织惜字会、敬字社等,主要的活动也是搜集字纸集中焚烧。

对于书籍、账簿、书信等要妥善管理。《文昌帝君惜字功律》劝人不以字书放湿处霉烂并扯碎践踏;生平不轻笔乱写涂抹好书,等等。

对于其他有字物品的处理。《惜字条约》有如下繁缛的规定:石桥残碑,凡有字迹,需用铁凿凿去;不可任意践踏坐卧其上;布匹有字,须漂洗无迹方可染色。若不 能洗净,只可剪去字迹碎卖。切不可明知故作,染蓝青为男女衣服造孽。漆店改作旧招牌,凿碎字画,宜另贮焚化,不可抛弃污秽。扇中有字,不可扇前后与胯下, 及携放床上压卧。书籍及扇面有,不可杂房衣服箱内。场篮有字,切不可坐。钱文字迹,不可放床铺席下,及藏在身,倾倒压卧。钱文字迹,不可藏肚兜内出恭小 解。雨伞有字,不可携遮出恭小解,须买鸟油柄不刻字者。风灯有字,不可携照出恭小解,需另买无字画连环如意。鞋袜印有字号,须用水刷净,方可穿着。布匹绸 缎印有字号,须剪放字篓焚化。毯条印有字号,须用水刷净方可铺床上,及喜事行礼。笔管有字用残,宜藏字篓焚化,不可抛弃。有字茶杯及一切有字玩器破时,宜 收藏字篓,不可抛弃。银包米袋有字,货包不可跨越。面桶高脚桶底下有招牌,须刮藏字篓,方可取用。包药有字煎药时,须拆藏字篓,不可用封药罐,同药渣倒于 路上。街坊里社村墩,宜择总路洁净之处,公建惜字亭一所。凡官府告示招贴乡约等项,统归惜字亭张挂,稍久拾取字炉焚化,勿致风雨损坏,飘坠污秽。告示招 贴,不可贴于秽浊之处,致风雨飘坠污浊。若见庙内字碑卧地污亵,应移到清静的地方。



敬字亭里焚烧字纸 延续崇文重教传统



文化发现

字纸炉脚曾经位于的地方
白耇庙敬字亭 (图片来源于资料)
位于晋江下洪村的敬字亭

废纸怎么处理?那还不简单,扔垃圾桶,或者是碎纸机里。然而,古人敬字惜字,一纸一字都要好好珍惜,即便是废纸,纸张上面有字,也不能随意丢弃,要收集起来到特定的地方焚烧成灰,这些地方就叫做敬字亭。敬字亭,类似于寺庙的“金炉”,它在民间有很多种叫法,如:“敬文亭”“字纸亭”或者“焚字炉”等,是专门用来焚烧带字的纸张的。

  敬字亭的历史

  “敬字亭”的存在是闽南敬重文化的一种象征,见证着泉州的文脉。据史料记载,敬字亭最早建于宋代,到元明清时期已相当普遍。在闽南,历来也有修建敬字亭的传统,且多以砖石结构为主。设置敬字亭,是因为古时候人们有“敬惜字纸”的文化传统理念。 

  道光版《晋江县志》记载,清康熙年间,通判徐之霖捐献俸禄重建小山丛竹丛亭,并在右侧修建了一座六角小亭,检焚残简,上面写着“敬字亭”。这或许是泉州地区关于敬字亭现存的有明确时间的文字记载。  

  古人认为,字纸其实都有“魂魄”,学子所写之字、带字的纸片、废旧书本都凝聚着古圣先贤们的智慧和心血,每一张写有文字的纸片都是神圣而富有灵性的,不能随便亵渎和丢弃。在科举时代,人们又认为“敬惜字纸”是一种积德善举,能福佑家中子孙将来文笔纵横、科场得意。于是,凡属字纸,哪怕是路上见到的,也要捡起来,送入敬字亭焚烧。 

  在闽南民间,提及文章字墨,一般都会和孔子扯上关系,“敬惜字纸”也成为人们表达对孔子的尊重、对儒教敬畏的一种行为。在老百姓心中,字是有灵性的,不能随便毁弃,必须焚化让孔子“收回去”,因此以前私塾或者读书人家都有一个字纸篓,挂在屋里佛像神案一侧,上书“敬惜字纸”。字纸篓快满时,就带到专用的亭子里集中焚烧,以示对先贤的虔诚敬重之意。闽南老一辈对文字的敬畏体现在方方面面,听长辈提及,过去在泉州地区曾有善心人会雇请人,每日沿街拾捡废弃字纸,再放入“敬字亭”里焚烧。 

  虽然在过去,父辈们很多都并不识字,但是他们对文字、对书本却很是尊重,也正是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启蒙了闽南一带许多孩童爱惜字纸、热爱文化的思想。晋江民俗爱好者王碧丽告诉笔者,以前她跟随姐姐到乡下去走访亲友,在乡村里常会看到很多敬字亭。姐姐年长她十几岁,一直告诉她一定要好好读书,不要成为“青冥牛”(闽南语形容大字不识的意思)。就是在姐姐的教化下,王碧丽自己很是刻苦,并且把这种爱读书、爱文化的思想传承给了下一代。

  现存敬字亭

  稀少且大多年久失修  

  目前,泉州地区的敬字亭十分稀少,残存的几处也大多因年久失修,几欲荒废,罕见保存完整的敬字亭,而敬字亭也失去了原本的作用。 

  笔者了解到,在石狮市凤里街道宽仁辖区内也曾经有一座敬字亭,所处的位置就在宽仁上帝宫旁边。

  据《石狮史话》描述:“爱群学校的校址,原属一块放荒的土地,俗称‘死狗埔’……该土地上筑有一座葫芦形的焚烧字纸的砖炉。古时尊孔有敬惜字纸的俗例,在石狮虽没有孔庙文昌祠之类建筑,但每年都有举行祭孔仪式,石狮侨乡一带的士子文人都来参加。祭孔仪式在上帝宫举行,过后就将收拾的字纸集中在上帝宫后的焚纸炉烧毁。每年一度之仪式是定期性的,平时亦有雇人沿途捡拾字纸在炉里焚烧。”

  时过境迁,后来,宽仁敬字亭荒废以至消失,成为了历史的记忆。所幸,后来在其所在地创建了闻名遐迩的爱群学校,也算是崇尚文化、重视教育风气的延续和升华了。 

  在文化重镇晋江安海,笔者也找到了一些关于敬字炉的蛛丝马迹。安海霁云殿前有一条巷子叫做圣殿巷,但在老安海人口中,更习惯称呼它为字纸炉脚。据了解,因为以前这里有一个烧字纸的炉子,人们就习惯性地将这条巷子称为字纸炉脚。虽然霁云殿前的敬字亭没有遗存,但从它流传下来的对联:“文章须锻炼,笔墨化烟云”,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古代文人的浪漫情怀。前人勉励后人奋发勤勉,而焚烧后的字纸化为云烟还给上天,遗留的灰烬还要举行隆重的送行仪式,将它们送入大海。同样,在晋江下洪村笔者也找到了一处敬字炉,该炉外形较新,该村村民告诉笔者,这是近年来村里才重修的敬字炉,但是也并没有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而在泉州市区,笔者还发现曾有多处敬字亭,如玉犀巷文昌宫、涂门街关岳庙、胜得铺崎头庙、白耇庙等处均有。笔者在白耇庙,发现这里的敬字亭(20世纪90年代重建),被贴上“敬字亭禁止烧金纸”字样。据介绍,很多市民把它当“烧金炉”,所以,有关工作人员才加以提示。在许厝埕54号旁边的墙壁上,有一座极富传统文化内涵的迷你型敬字亭,因为小,加上经常被车辆挡着,人们很容易忽略了它。  

  敬字亭的存在告诉我们,我们曾经拥有过一个无比敬重文化的时代。它是对“敬惜字纸”外在物质形态的表达,也是一种文脉的传承。如今,敬字亭虽然已失去了它当年的功能,但是它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或许有关部门可以加强保护敬字亭文化,让更多的人保持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 

  (陈嫣兰)




中国敬惜字纸中焚烧字纸的习俗是源自哪里?
受过传统教育的人一般都有爱惜文字的良好习惯。而在旧时,各乡镇街道,都共同出钱,每一区雇一个老人,专门负责在大街小巷捡拾掉落在地上的字纸,其中包括一切报纸、名信片以及广告纸等等。只要是上面写着字,或印着字的纸,都会被捡起来,一并倒入庙内或街头巷角的“字库”(俗称字纸炉)内焚烧,这种字纸炉则是专为焚化字纸而建造的,每隔一段时期,又会有人将炉内的纸灰集中取出,然后撒入河流或大海中,以示对文字的敬重。这种敬惜字纸习俗,源于古人“字乃神传圣授”之思想,更因为文字能够使人知古识今,其功用于世甚大,所以必须加以敬惜

文昌帝君降笔屡劝人敬惜字纸,因而敬惜字纸,便成为文昌信仰的另一特色。不过,随着近世社会的快速变迁,已在近三十年内急遽消失。敬惜字纸的习俗已不再,昔日随处可见的“字纸炉”已消失不见。文昌庙的祭拜活动,也不再是由文人仕绅组织的规模化祀典,多为广大信众出于内心祈愿的膜拜;再者祭拜文昌的旺季,已由文昌生日,转为考试最多的七月。每年七月,各地文昌庙的香火依然鼎盛,我们都会看到参加各种入学考试的考生们,把他们的准考证影印放在神桌上,祈求金榜题名;这种供祭方式,已然成为文昌祭的另一种特殊形式,也造成了文昌祭的另一盛况。


岱边塔式《焚纸炉》的前世今生



  焚纸炉俗称字纸炉,承载着的中华文化传统的历史印记,是出于纪念文字的创造者仓颉和至圣先师孔子,也是历史文人“敬惜字纸”的传统习惯,人们从不把字纸和其它垃圾放在一起焚烧,以示对文化字纸的尊重和敬畏。“小时候大人们常常教育我们,有字的废纸不能扔在地上,也不能用脚去踩踏,更不能用来当厕纸。”这些年,城市农村普遍有了垃圾桶、建起了垃圾坑、垃圾收集房,过去的竹编字纸篮也已经被塑料垃圾袋和垃圾桶所代替,但历史上的岱边人却有爱护环境卫生和崇敬文化字纸的好习惯。

  在岱边村中巷和横街交汇处,有一座形如宝塔、高度约两米的石制焚纸炉。整座字纸炉用十几块花岗岩石头拼接砌成,字纸炉总共分炉座炉身和炉顶,炉座上方是两层炉身,炉身第一层有一个门洞,是倒字纸的进口。炉顶飞檐斗角,还压着一个石雕葫芦。一位研究焚纸炉的长者记述,这焚纸炉建造年代有千年历史,在宋朝明朝时期岱边是有名的进士村,文风鼎盛,尊师重教爱惜文化字纸理所当然,这些年人们已经没有把它派上用场了,但是一代代村民都非常爱护它,前几年有村民还在炉上镶嵌字纸炉的典故,并赋诗歌颂,意在保护并能了解这一历史文物的前世今生,其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据了解,过去像这样的焚纸炉在我区境内不止一处,但有许多已经被当作“四旧”破坏掉了,焚纸炉现在已经成为“文物”。岱边村也只剩一座焚纸炉,上辈人常说文字是孔子的眼睛要惜墨如金。每到迎神时节,人们都要到字纸炉前烧香敬拜,尊孔文化人也会四处收集农家字纸,集中到焚纸炉焚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有一段时间,在岱边村有收集废纸,拿到炉子里焚烧的习惯。到20世纪60、70年代后字纸炉曾当作“四旧”废弃,现在“焚纸炉”已光荣退休,庆辛字纸炉还保护得很好没有受到破坏。


记忆中的惜字炉


薛国苗

我儿时求读的北乡薛岙小学,是民国后期的一所完小。学校设在古祠堂内,有五六个班级学生200余名。每个教室都设有一只竹制的字纸篓。每天下午课完,值日生除了洒水、扫地,还要把字纸篓内的字纸倒到规定的地方焚烧掉,并把纸灰用泥土覆盖好。字纸,是指有字迹的废纸。老师教我们凡是写过字的废纸,都要放到专设的字纸篓内,学生要惜字。

说到惜字,让我记起过去的字纸炉。字纸炉是专门焚烧字纸的炉子,名称繁多,有惜字炉、化字炉、焚纸炉,还有字纸塔、亭、洞等不一而足。

这种字纸炉,往往在炉口配刻有意蕰深厚的对联。记得在八九年前,一次单位组织退休干部到上虞的曹娥参观,就在一个叫孝女庙的附近见到惜字炉。其对联与横批都雕刻在炉子的青砖上,字句是“文在炉中化,气由鼎上升”,横批是“文光”两字。同时我还记得几年前,余姚市商业局的老局长邀我去庆典会,在河姆渡有一处叫罗江村的刘家祠堂,东侧有一条小路叫“字纸弄”,据一位长者介绍说,是堂内建有一字纸炉而得名。炉子的两侧刻有:“毋弃六书片纸,只因一字千金”、“字纸成单桂,炉烟结祥云”……精彩的字句联语还有不少,很是珍贵。还记得我们缑城内有一些古建筑,也存有惜字炉一类敬惜字纸的设置。比如从老城区的后街到大夫第巷一带,比如赵家三台墙上,就嵌有褐红色的小方石条,石条上凿有碗口大小的惜字洞。这洞就是过去藏字纸或焚烧字纸的洞。听人说,跃龙山顶文峰塔的塔基,过去常有人把收集起来的字纸拿来焚烧。我年轻时,曾多次见过焚烧后的字纸灰和残纸迹,也有人说文峰塔有惜字重文的含义。上星期六我特地去山顶,见文峰塔边一小碑有文:“(文峰塔)有激励重文风之意。”但到底是否有惜字含义有待查考。岁月沧桑,随着旧城改造的推进,惜字炉之类大都已被拆毁,有些地方即便偶尔幸存,也因现代人对其陌生,失去了本来用途。

汉字是中华文明与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人们历来以惊天地、泣鬼神形容仓颉造字之伟大。惜字炉起源于敬惜字纸的古老民俗,体现了民间对文字的敬重。我们这一代老年人,从上小学就得到教育、熏陶。上辈人的告诫:凡写了字的纸,不得乱丢,不得使用字纸来抹桌揩凳,更不可踩在脚下,连焚烧的纸灰也只能埋入土中或倾倒于江河中让其漂流。记得,我刚入小学读书时,从学校带回写完毛笔字的大字簿,撕下几页上厕所时,父亲从海上捕鱼回家,狠狠批评并挨了两屁股拍,骂我不惜字纸的人是没出息的人,要我以此为训,不再重犯。还记得老辈人常常警示我们小辈:“踩字纸以后会变成瞎子。”所以我们从小就对字纸持有一种敬畏之心。

一般认为敬惜字纸的民俗始于唐代,至明清更盛。当年还流传到日本和东南亚等地。到了民国后期重文敬字的人逐渐少了,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就基本消失了,惜字炉也就不受关注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当今造纸业和印刷术如此发达,各种字纸来得方便,去得也很是随意。如今,还有多少人在重文敬字呢?

【沧桑看云】

湖湘文化 · 惜字炉 · 雪阳印记 | 字纸藏经埋净土 赐君福䘵永千秋



惜字炉,又名“惜字塔”,曾是文人墨客烧毁文字纸张的地方。惜字风俗始于宋、元,至明、清达极致,且在清初,惜字之风还流传至日本,出现了“惜字会”等民间组织。在毛田镇齐心村就有一惜字炉,于2018年8月,雪阳先生曾有《边陲重镇遗址留,水府湿地非遗藏》博文,记录了这一史实。2022年8月, 再度光顾,以《字纸藏经埋净土,赐君福䘵永千秋》为题,录入《湖湘文化 · 雪阳印记》专栏。


惜字炉,全称是“齐心村 惜字炉”,位于湖南省湘乡市毛田镇齐心村(现为崇山村)永红组一稻田边,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冬,坐北朝南,麻石砌成宝塔状,高10米,三层六面,中空至顶,顶端呈葫芦状。是湘乡市级文保单位。


在惜字炉底座边缘有一条小河,正面有一口池塘,无任何附着物。在第一层南面有一炉口,为焚纸入口,炉口上方阴刻楷书“惜字炉”三个大字。第二层南面偏东位置嵌有一石碑,记载着捐款人、主修人名单及修建时间。第三层没有雕刻装饰,略显简单。六个面及每层均有檐边,并有翘角,造型别致,古色古香。


顾名思义,惜字炉是专门焚烧有写过“字”的纸张的火炉。为什么烧几张纸要专门建个炉呢?要烧纸张,直接在家里当柴塞入灶台烧火做饭这不香?不省事?据查,这样的做法是当下社会是可以的。现代人对于纸张的态度,可以说很随便,很随意了,当垃圾丢,当柴火烧,当废品卖。


如,八十年代初,在一些办公场所,人们还习惯把办公桌边的垃圾桶叫做“字纸篓”。这些所谓的垃圾桶,多数是铁丝做的网筐,正常情况下不放别的,只放使用过的,有文字的废纸,是真正的“字纸篓”,而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人们还是有意识的放到一边的垃圾篸里,算是垃圾分类的意识。


当下,人们习惯把废弃的字纸与其他垃圾一起,丢弃到同一个垃圾桶里而不作区分了。现代人和以前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呢?这取决于对纸张的态度,也许是生活环境,也许时代环境,也许是造纸术的变化所致,一张纸的成本越来越低,人们在不经意间慢慢发生变化所致。因为, 以前人们使用的“字纸篓”,实际上承载的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化传统,叫“敬惜字纸”,也就是尊敬、爱惜留有字迹的纸张,代表着古人敬重文化的思想,对文化与文字的崇敬。


从“仓颉造字”的文字传承,到“蔡伦造纸”的文化记载,不难获知在旧时,人们认为有字的纸,即代表文化,是很神圣,有很高地位的东西。正如“污践字纸,即系污蔑孔圣,罪恶极重,倘敢不惜字纸,几乎与不敬神佛,不孝父母同科罪。”当时,如何处理有字的纸张,基点是道德的是非问题。因为,当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读书学习的,而读书学习文化的人,通过努力,往往都有机会出人头地。高的入官厅、进朝堂,低的成为乡间邻里的文化启蒙者,所以,只要会识文断字者,都会受到社会的敬重,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当时,人们对文化的吸取与地位的改变,都源于对字里行间,以及纸片籍册里的解读才有的结果,十分敬惜这种带字的纸张也就成了理所当然。正如前文所述,宋朝是古代文学之高峰时代,整个社会崇文抑武。当时,官府还专门出了规定,凡写有文字的纸张,如果不要了,不能随便丢,更不能贱踩,不能包东西,更不能当抹布用,必须送到专门的地方焚化。这就是惜字炉产生的原因和广为流传的开始。


齐心村(惜字炉)

作 者:周 雪 阳

拓展阅读:

为什么每年谷雨前后要下雨,讲讲几千年前,那场不一样的雨

李树军:古希腊、古罗马的两处“遗址”图纸的马脚

汉字与中华文明传承

正體字是開啟中華文化門戶的金鑰匙

汉字的秘密,宇宙能量最强“符号”,瞬间提升灵魂境界!

端午节快到了,这些习俗禁忌你知道多少?端午如何辟邪增运?

扫码加小编微信:Leojinyu123

为防止失联,请关注以下公众号,知道更多真相


也可以登录网站查看更多真相:www.lingmiaomiao.cn

接触皮肤就能解毒,天佑中华!苗毒克星来啦!

请复制微店链接在微信里打开

https://weidian.com/?userid=301113021&wfr=c&ifr=shopdetail 

重要提醒!看好自己家的孩子们!

家长们,请看好孩子!安全比成绩重要一万倍!

李嗣涔:心灵是物理学失落的一块拼图

为什么每年谷雨前后要下雨,讲讲几千年前,那场不一样的雨

一个人命里有多少财,不必请人算,看这5个地方就知道

达摩祖师 ;一坐九年、只履西归

历史上真实的黄飞鸿:潦倒落魄,武功平平,死后无钱下葬!

明史被清朝篡改,真相藏日本300多年!

曾仕强教授:一味迷信科学是最愚昧的!

寂静法师:能量是守恒的,有“德”才有“得”

刘老师:各种疾病的病根与好病方法大汇总【百病由心生】

秦东魁:揭秘-浪费水的人不聚财?谁在主管

家谱文化 | 中国人为什么必须有家谱?

【武道传承班】杜心五一脉,承侠武精神(常年招生)

惊!高二学生竟凭梦境挥毫,写下文言文神作?全程高能,你敢挑战全篇诵读吗?

十二生肖的靠山:你的贵人生肖,竟然是...

明心书院终南山中心《古中医公益普传班》开课啦!

李连杰的开挂人生,竟是一位异人指点来的

唤醒内在智慧-做自在快乐的教育者(上)|刘丰

《山海经》丨考古学家:古埃及文明很可能来自于中华文明

什么是同频共振?频率决定人生!

曾仕强:商纣王文武双全,一表人才,是我们的背锅侠老祖宗。

昆仑山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毛泽东《心之力》视频8分钟,越看越激情澎湃!

绝密档案:揭露前苏联特异功能秘密机构(附视频)

符水治病是真的吗?用科学原理告诉你!

东汉名将班超弃笔从戎,首战以三十六骑建奇功,成就大汉威名

地平论的一些热点

上古巨人揭密,达尔文的进化论要破产了?

用数字理解太极河洛四象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甲子

明太祖朱元璋到底有多牛?

华夏古曲被盗的那些事儿

金刚经里的那些故事...

古代中医外科有多强

【收藏】秦东魁老师:色情泛滥的危害(全12集)

《圣贤教育改变命运》48-人间最可敬爱的人(完)

【收藏】秦东魁老师讲了凡四训 (全15集)

【收藏】陈大惠老师:重新认识传统文化 (全14集)

小明教授讲科技新闻【让人震惊的科技】

荷蘭資深銀行家揭露光明會的金融體系

你为什么会被洗脑,如何摆脱被洗脑?

地球不是球,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曾质疑过!

蜥蜴人和共濟會的絕密資料

央视新闻公开报道喵喵含石墨烯(速看)


您的转发是最重要的支持!感恩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古三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