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彩看点|全球数字时代,如何弥合数字鸿沟?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应对气候行动?



《在相互依存的全球数字时代弥合数字鸿沟》专题论坛,精彩看点



南南合作将如何帮助确保不会有任何一个国家掉队,并帮助较贫穷国家提高其规范和治理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且从中受益?

如何使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和数字合作机制更具包容性,以惠及小国和发展中国家并确保他们的声音得到倾听?

如何通过制定标准、知识交流、能力建设和加强数字合作来确保南半球国家获得公平待遇?

在动员旨在消除数字鸿沟的、多方参与的跨部门合作时,南半球国家通常面临哪些障碍?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维奥兰特·迪卡诺萨与巴西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兼科学、技术和创新主管,联合国大会和平与安全、人道主义和法律事务高级顾问和团队负责人尤金尼奥·巴尔加斯·加西亚、LIRNEasia智库主席(斯里兰卡)罗汉·萨马拉吉瓦、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亚太项目副研究员瓦苏基·沙斯特里、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技术与国际事务项目研究员南吉拉·桑布利、瑞典驻华使馆科学创新处参赞南南·伦丁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



我们不应该赋予人工智能决定生死的权利。

人工智能体系的开发者可能是技术上的天才,但可能没有社会文化问题方面的深刻认识。我们不能在不考虑社会大背景的情况下就随意应用人工智能。

——尤金尼奥·巴尔加斯·加西亚(Eugenio Vargas Garcia)

巴西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兼科学、技术和创新主管,联合国大会和平与安全、人道主义和法律事务高级顾问和团队负责人



对话很重要,因为某种程度上它可以影响实际法规制定。通常情况下,政府会做出最终决策,而包括社会和私营部门在内的所有其他人很难参与到其中。由于知识水平的差异,这可能会导致决策失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更加广泛的磋商。

——罗汉·萨马拉吉瓦(Rohan Samarajiva)

LIRNEasia智库主席(斯里兰卡)




可解释性和有条件性至关重要。 

可解释性:政府应向其民众解释人工智能政策的作用范围,目的,目标和影响;同时还应说明数据是如何传播和收集的。 

有条件性:我们应杜绝人工智能的恶意使用,避免其对人类造成伤害。 

——瓦苏基·沙斯特里(Vasuki Shastry)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亚太项目副研究员



我认为联合国是唯一一个可以实现人工智能跨代际参与的国际体制。为此,联合国要做好准备来引导这些对话。我们是否即将进入一个年轻人、发展中国家、少数族裔和所有其他人都将受人工智能影响的时代呢?

——南吉拉·桑布利(Nanjira Sambuli)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技术与国际事务项目研究员



人工智能治理是资源密集型的。我们需要投入(必要的)经历和资金;同时,也需要互谅互信。只有在弄清如何有效进行人工智能治理多方对话之后,我们才有机会产出有意义的成果。

——南南·伦丁(Nannan Lundin)

瑞典驻华使馆科学创新处参赞



《人工智能与气候行动》专题论坛,精彩看点


如何更好地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和创新,以进一步改善从提高能源效率到减灾救灾等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何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跨学科解决方案?

气候危机带来复杂的生态和气候挑战,需要我们大量的努力、创新、合作才能得以应对。尽管我们在刚刚结束的缔约方会议上采取了一些可喜的进展,但是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驻华代表张薇、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吴力波、墨卡托全球公域和气候变化研究所教授费利克斯·克鲁齐格、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西尔文·杜兰顿、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田丰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



碳中和将来对中国来讲影响非常大,特别是中国能源系统要发生颠覆性转移,现在电力供给的情况,目前大概1/3的电力来源于非化石能源,还有2/3能源来源于煤电和化石能源。到未来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这个图里可以看出,将来电力系统主要是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特别是在电力系统中,在2035年以后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会起到主导作用。


特别是未来风电和光伏、太阳能发电产生非常大的作用。这就产生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现在的电力系统电网基本上是集中式的管理系统,将来大规模的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光伏,不仅仅是大的太阳能发电厂,将来我们家庭,房子上都要装上光伏,建筑上也要装上光伏,将来它是分布式的光伏系统。

——张希良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



人工智能需求的地区差异性巨大。拿中国来举例,沿海地区的需求最强烈,因为很多电商公司都坐落在这那里。但是我们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设施都建设在中国北部。随着东南沿海对人工智能需求的增大,我们需要考虑如何使该地区能源供应更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

                                                ——吴力波 

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义务数据共享对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有着巨大的帮助。因为一些城市有的时候仍然无法访问诸如航空及交通路线图这样的数据,即使这些数据就在数据库里而且(对发展)有益。

——费利克斯·克鲁齐格(Felix Creutzig)

墨卡托全球公域和气候变化研究所教授




我认为人工智能很快就会被广泛应用,同时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这主要涉及两个问题:正在发展的人工智能未来是否会产生大量碳排放;以及人工智能对地球的影响究竟是好是坏。在COP26之后,我认为对公司、政府以及每个人而言,最大的问题是碳排放的测量。每个人都承诺并希望在这方面做出努力。就像有了秤,减肥才更有目标。

——西尔文·杜兰顿(Sylvain Duranton)

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



首先模拟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说对整个城市的模拟,可以推动自动驾驶的测试,也可以通过数字孪生提高港口的效率,在欧洲就有比较大的项目,在2020年欧盟提出了关于模拟地球的项目,而这也是欧盟在数字化、AI和其他模拟技术方面很大的项目。


它的目的就是用AI的技术建设高精度、高分辨率地球的模型。这个模型需要覆盖大气层、海洋圈、植物、生物,必须在2030年前完成,需要用一种高精度的方式重现自然生态系统,这样的话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预测极端天气现象,比如说洪涝或者是干旱灾害。

——田丰 

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

今天,人工智能影响着数十亿人的生活。它正改变我们的社会,并对“人”的含义提出挑战,虽然有时我们并没有注意到这些挑战,但它们往往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何构建一个平衡包容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便尤为重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推介该组织成员国大会刚刚通过的首个关于人工智能伦理的全球标准。


这一历史性文本确定了共同的价值观和原则,用以指导建设必需的法律框架来确保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


2018年,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发起了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为世界打造一个运用人工智能的伦理框架。3年后,得益于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专家的贡献和密切的国际磋商,教科文组织的193个会员国正式通过了这个伦理框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表示:


“世界需要为人工智能制定规则以造福人类。《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建议书》是一个重要的举措,它制定了首个规范性全球框架,同时赋予各国在相应层面应用该框架的责任。教科文组织将支持其193个会员国落实《建议书》内容,并要求它们定期报告相关进展和做法。”


 
In Case You Don t Know...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作为联合国最大的全球发展网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世界范围内超过17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工作,致力于减少贫困消除不平等实现包容性与可持续发展我们协助各国优化政策制定、增强协作能力与制度建设能力,并提高各国的适应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四十年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政府合作推动不同历史阶段的优先发展领域,始终走在发展工作的最前沿,与中国并肩携手,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并通过与中国的全球合作在世界范围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

你可能还想看

U&AI Camp | 学界、企业、联合国专家共话AI向善,产生了哪些火花?

青年创客回顾 | 以青年之力,助力气候行动 

年度报告从微观到宏观,在危机风暴中开辟未来

文章版权归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所有
喜欢此文,欢迎转发点赞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