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信用观察丨信用牵动“共享经济”脉搏

2017-03-16 大公 大公

随着网约车新规的正式出台,当前“共享经济”的最显著代表“滴滴”似乎进入发展困境,但这并不代表“共享经济”的失败,随之而起的各类“共享单车”便是最有力的明证。不管是“滴滴”的脱困之旅,还是“共享单车”的崛起之路,都必须依仗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快速成熟。故而,信用牵动着“共享经济”的脉搏。

“共享经济”源自信用共鸣

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菲尔逊和伊利伊诺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最早提出“共享经济”这一概念。二位先驱指出了“共享经济”的特点:“共享经济”首先需要一个由第三方创建,并且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进而商业机构、组织、政府以及个体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交易闲置物品,分享个体知识以及经验,或者为某个企业、某个项目筹集所需资金。

哈佛大学商学院商务管理教授、历史学教授南希·科恩则认为:“共享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是由于大众对当今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信用危机普遍感到不安,具体表现为,来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对目前的商业和其他大规模组织的信任度一再触底,消费者感知的大商家信用状况越来越糟糕,与此同时,“共享经济”出现,消费者发现他们可以与卖家产生共鸣,可以通过社交软件等具体感知卖家的信用水平,消费者逐渐倾向于相信自己的感知,选择“共享经济”。


随着“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共享模式”涉足多个行业。“共享经济”的弄潮儿——“共享交通”包括了滴滴、神州租车、易道等,以及摩拜、ofo等共享单车。回溯“共享交通”的早期发展,“滴滴”、“快的”于2010年先后进入大众视野。“优步”紧随其后,在2014年进入中国市场。在经历了“滴滴”、“快的”两强合并,再到“滴滴”收购“优步”中国,“网约车”市场的竞争大戏逐渐落幕,而与政府的角力进入高潮。随着“网约车”新规的正式实施,“滴滴”所受打击可想而知。当下“共享单车”的纷争正是对“网约车”市场发展的复刻,至于其最终发展结局会是如何,谁也无法给出定论。


除“共享交通”外,“共享经济”还包含了“共享住宿”、“共享快递”、“共享知识”、“共享金融”以及P2P网贷,几乎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共享经济”产业规模迅猛扩张

随着“共享经济”发展渐好,各种资金蜂拥而入。


回溯2010年,当年我国“共享经济”总体市场规模不过只是刚过千万元的门槛,相关企业数量也少于20家。到了2015年,“共享经济”迅猛发展,涉及的相关市场规模已将近2万亿元,参与的企业数量以及个体数量也不是当初可以想象的。根据国家信息化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我们可以看到:截止2015年,我国“共享经济”总体市场规模约为1.95万亿元,而参与的总人数按照保守估计也已超过5亿人。根据报告预测,未来5年我国分享经济增长年均速度将达到40%左右。


“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模仿到创新,再到拓展海外市场的发展历程。而“共享经济”得以崛起首先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渗透率的显著提升,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硬件基础。


其次,第三方支付确保了支付可能性。第三方支付市场的迅猛发展确保了“共享经济”的便捷性,为“共享经济”供需双方交易提供了软件基础。再次,“共享经济”得益于技术创新红利。位置定位服务(LBS)技术、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革新,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可能性,而且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推动了“共享经济”的发展。


另外,随着全球经济增速的下滑,有效需求不足造成了产能过剩,大量资源闲置。大量闲置资源的出现以及所有者希望通过这些资源创收的心理预期,为“共享经济”诞生提供了必要条件。因而,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处于低位的失业率催化了“共享经济”。


最后,城镇化加速和高密度人口带来了更多潜在交易机会,为“共享经济”发展带来了人口红利。

信用缺失成“共享经济”发展瓶颈

“共享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交易双方给予交易对手充足的尊重与信任,才能促成交易的成功,但是由于中国信用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很不成熟,槽糕的信用状态严重阻碍了“共享经济”的发展。

从现实情况来看,“网约车”司机猥亵女乘客以及更极端的“约车杀人”事件见诸报端,正是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交易双方无法明晰对方的信用状况,进而引发事端。就目前的“网约车”的信用监管方式而言,信用状况主要依赖平台方对司机的信息审核以及在线评论来评估,但从已爆出的资料显示,平台方对司机的审核极为宽松,而乘客则为避免潜在的威胁,提供虚假“好评”。因而,“网约车”的信用评估可能本身就是建立在虚假的基础上的,这样又如何构建“共享经济”所需的“信用”。“信用”不健全导致的安全问题甚至一度成为“网约车”市场竞争对手间互相攻伐的重要噱头,也将“网约车”的信用问题暴露在大众眼前。


再以近日来频频见于头条的“共享单车”为例,盗窃、私占、毁损以及违停、违占事件频频发生,一方面反映了部分个体的素质低下,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其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导致的。


无疑,信用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共享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成为“共享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由于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要实现对信用的“360度”无死角展现还不现实,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为“共享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信用基础。

信用机构助力“共享经济”

由于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信用的信息支持需要各方共同支持,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方便是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以摩拜单车“狩猎计划”和“小猪短租”等共享经济平台的经营实践为例,可窥得一二。


摩拜单车“狩猎计划”是摩拜单车为解决用户违停行为,鼓励并奖励个人利用闲散时间监督举报违停行为的实践。借助于定位和拍照取证方式,摩拜单车对个人的监督举报行为进行相应奖励。具体奖励措施是,每成功举报违停一次,举报方的摩拜信用分加1分。


此外,对违停方进行惩戒,普通用户用车费用为1元每半小时,而当信用分低于80时,须要5元每小时。在此基础上,摩拜单车与征信机构深入合作,借助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的专业性,建立了用户黑名单,一旦发生偷盗或者恶意毁车等违规违法行为,摩拜方可以通过后台数据分析,追踪到违规违法用户,并将其拉入黑名单,进而视具体情况展开处置,若必要则交由公安机关处置。


小猪短租等共享经济平台则是一方面借助公安局数据库信息,一方面又与征信机构合作,获取用户的信用数据,借助于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所给予的信用分数和等级,提供有差别的服务,如信用良好的用户可以享受减免押金、快速下单等特权。


借助于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通过其成熟信用评价方法以及庞大的用户数据库,一方面可以明晰用户的具体信用等级,大幅度降低不良交易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用户的信用等级,开放不同的权限,提供更加精准、更具针对性的共享服务。健全的信用体系是“共享经济”得以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


“共享经济”将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占据无比重要的位置,如何搞好“共享经济”,如何规范“共享经济”,如何充分推动“共享经济”发展,是摆在国家、企业面前的难题。其中,当务之急是加速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仅凭某一方的力量就可以建成的。在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信息采集”的优势,在建立市场规则和底线约束的前提下,由市场化信用服务体系承担“信用评级”和“信用使用”职能,即借助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展开具体的信用评级,让相应的交易方有效使用信用级别。在逐渐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中,借助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破解“信用”瓶颈,实现“共享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推荐阅读

2016年资产证券化总结与2017年展望上

2016年资产证券化总结与2017年展望下
房地产行业2017年信用风险展望(上)

房地产行业2017年信用风险展望(下)

行业观察丨船舶制造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