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路相伴 | 科研的道路上遍布荆棘,也开满鲜花

云南大学
2024-09-05



编者按:“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考研,不仅是一场对自身学识与潜力的挑战,更是一条通往更高知识殿堂的梦想之路。近年来,云南大学不断推动学风建设,优化研学路径,营造了知学、乐学、好学的氛围,涌现出一批勤奋刻苦、笃学善思的优秀学子。云南大学党委宣传部与人民网云南频道共同推出“‘研’路相伴”系列报道,一起来听云大学子讲述漫漫“研”路上的追梦故事。



科学研究是什么?高中时,四川小伙陈薪宇曾以为科研就是“一群人围在实验室里,往试管里滴试剂”。进入云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就读后,真正参与到科研项目之中,他又觉得“科研是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坚持”。直到今年,陈薪宇以370分的考研成绩考上浙江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研究生,他才发现:“科研是一条孤独的路,路上遍布挫败与荆棘,也充满力量、开满鲜花。”

 2019年刚刚进入云南大学学习时,陈薪宇有些茫然:“高中只顾着埋头学习,能接触到的信息有限,报考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单纯因为专业名称好听。”真正开启大学生活后,要学什么?怎么学?发展前景如何……陈薪宇面对的,是一条完全陌生的路。

陈薪宇在香格里拉旅游留影  受访者供图

幸运的是,大二时,陈薪宇接触到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他主动联系老师争取名额,成为了项目组成员,主要工作是将数据导入,再进行分析。该项目通过诺氟沙星对河蚬氮转化功能的影响,研究评估抗生素的生态风险,为区域水环境有机物污染防治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这是陈薪宇第一次真正走进实验室,第一次了解到什么是“科研”。“从事科学研究需要广泛阅读、严谨的实验、全面收集数据、客观分析,最后得出结论。”陈薪宇的科学观念正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形成,却发现这条路远比想象中更难,“过程单调枯燥也很残酷,大多数时候实验结果都是失败。”

 陈薪宇鼓励自己:“世上总有一些美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在不断学习和解决难题的过程中,他发现了科研的乐趣:当无数次“试错”之后,数据分析结果最终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来时,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或许,我比想象中更喜欢实验室。”他说。

 此后,陈薪宇积极参与到多项校级研究课题之中,了解尝试不同的研究方向。2021年12月,他成为校级大创项目的成员,协助分析微塑料的生态环境风险;2022年4月,他又在老师的指导下,主持、申报了校级大创项目《铜绿微囊藻胞外分泌物对河蚬呼吸、滤食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为不同程度的蓝藻水华暴发对底栖生物产生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在实验室里,陈薪宇结识了很多前辈、导师、朋友,为他解答困惑、教他做人做事。牢固的实验基础,也加深着他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解:“我的专业致力于发现人与环境的内在联系,能够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这也是我未来所期望的研究方向。”

 大三下学期,陈薪宇毫不意外地选择了考研,这是追寻“科研梦”的必经之路。复习的过程有焦虑、有迷茫,更多的则是日复一日枯燥的重复,实验中培养出的自律性与条理性在此时发挥了作用,他一边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一边“挤”出时间学习英语和数学。

 暑假里,陈薪宇有针对性地展开英语单词和阅读“特训”,对数学进行真题模拟训练。“这个阶段我每天都学习8小时以上,但越是压力大,越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保持良好的体能和状态。”

 随着考试时间的临近,“考研大军”的心理状态也发生着变化,周围浮躁情绪涌动,陈薪宇坚信“谁能放松下来,谁就能胜利”。考前一晚,他高烧到39度,疼得在床上打滚,但当第二天坐进考场,他沉着冷静:“生病时思路会慢一拍,但影响不是特别大。做英语阅读题前两篇文章没读懂,后来检查时脑子突然就清醒了,平常心很重要。”

 今年9月,陈薪宇顺利考入浙江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现在的他花费更多时间学习,除了本专业的课程,还要学习python、“神经网络”等新兴学科的知识。没课的时候,他整天都“泡”在实验室里,“有时从早上8点,一直做实验到晚上11点。”

 “经历了考研,我发现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过程,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一定要以必胜的信念坚持到底。”陈薪宇对这种忙碌而充实的生活状态感到满意,“科研的道路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追寻真理并热爱它。”

来源 | 人民网

编辑 | 周攀

审核 | 李哲

推荐阅读


“研”路相伴 | 让兴趣指路 笃定前行


“研”路相伴|向优秀的人看齐 脚踏实地是最好的“捷径”


“研”路相伴|大学四年后,她与母校的“缘分”还在继续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云南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