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上“冰雪大世界”你见过吗?

CNOOC 中国海油 2024-03-13


2月11日,大年初二。


9时44分,承担锦州9-3油田外输任务的提油轮“滨海608”缓缓驶过冰区,顺利靠泊平台,开始锦州9-3油田第3855船合格原油外输作业。13点50分,作业结束后,新春外输第一船在工作人员和破冰船的护卫下安全起航。


锦州9-3油田位于渤海辽东湾北部海域,今年冬季气温最低达到零下20摄氏度以下,海面冰厚达到25厘米,是渤海油田海上抗冰工作的最前线。


这里是国内海上最北油田,阳光没有温度,反射在环绕平台的冰面上,晃人眼睛。


成块的浮冰乘着自北向南的寒流,义无反顾地拍在平台基桩上,裂成大小不一的碎块,叠成灰白色的小山。还没成型,远处的冰层又涌了过来,撞击、摩擦、碎裂,激起深绿色的海水,顺着基桩慢慢攀爬,悄无声息地将这座钢铁浮城团团围住。


这是辽东湾海冰与锦州9-3平台的第24次相遇。



16

12-2023

“依现在的情况看,今年海冰来势较猛,平台和破冰船都要做好准备了。”


——“滨海284”破冰船船长马志平



午饭之后,“滨海284”破冰船上人影晃动。


船长马志平接到了寒潮预警,这年冬天,冰来得比往常早,也更猛。简单收拾,破冰船便起锚前往锦州9-3平台,守护平台安全生产。


走进船舱,“安全起始日1992年12月16日,安全运行11318天”的标示牌非常醒目。大副吴淦协助瞭望,拿起船载对讲机不时交流。马船长左右观望,指挥航行,环绕驾驶舱布置的21面窗户,是他延伸在外的“眼睛”。


两位“破冰老将”相伴31年,冰一来,他们就来。



航不久,四周已有井盖大的荷叶冰顺着海浪摇晃碰撞。越往深去雾气越浓,房间窗户上凝结的水汽滑落至金鱼缸里,几条小鱼儿也在自己的浪里晃来晃去几十年来,马船长的大部分时光都在海上度过,几只小鱼陪伴在旁让他舒心


“现在海上通信条件变好了,和家人联络也方便了。”和人交流时,他的眼神不似操船时凌厉,真诚、亲切,又带着几分羞怯,还像是多年前那个年轻水手,只有花白的头发提醒着时间的痕迹。“出海越久,和人的交流也越少了。”


航行已近2小时,天渐暗了下来,碎冰撞上船体的声音也更响了。冰情严重时,船的行动会受阻,震动也更明显,主机负荷的指针会接近报警数值,船调起头来难度增加。如何分析冰层流向,控制恰到好处的船体角度成了关键。


临近晚上7点,马船长拿起对讲机:“我们到了。”



平台四周被连绵的冰原包围,近处已看不到海水。海雾将天空和冰原连成一片,月亮也被遮住。昏暗中,一座橙红色的平台伫立其中,像是身处一颗巨大的落雪水晶球里。只有平台上方不断燃烧的火炬,能给人一些温暖的感觉。


早在见冰之前,平台便开启了防寒工作,迎风处的挡风板、管道外的保暖布……“铁城”也穿上了“棉服”。桩腿上的防冰锥设计,有效减少着海冰攀爬对平台结构的损坏。


共3艘破冰船来到锦州9-3平台附近海域,24小时巡航守护。“我们要在平台的上流往返航行破冰,确保大块海冰变成破碎状态,不去影响平台结构的稳定。”一站在操作台前,马船长的眼神便变得锐利起来。



雷达与气象信息显示,此刻洋流呈70°东北流向,“284”本应逆流而上,在平台上流开展破冰。但马船长指挥水手向原本航向偏北处出发。“现在处于涨落潮换流阶段,流向马上有变化。”他看着冰层穿过平台留下的“冰道”,分析流向变化。


行至一半,洋流果然变向,转为163°东南流向。“滨海284”全速航行,在最短时间到达上流破冰位置。船头压在冰上,船体依靠自重碾碎冰块,往返破冰。


半天下来,雷达图上的航行轨迹已经密密麻麻。“依现在的情况看,今年海冰来势较猛,平台和破冰船都要做好准备了。”他说。


在吴淦眼里,马船长像是个“老大哥”。“我远航十几年,马船长技高人胆大,多年掌船经验在身,他能在距离平台仅几米的位置指挥破冰,倒插船尾进入狭窄缝隙作业的本领声名远扬。”他说。



21

12-2023

还没回过神,碎冰已经堆叠挤压冻成了新的一块,横亘在油船和平台之间。要实现靠泊,须得除掉这位“不速之客”。



锦州9-3平台迎来又一次外输作业。


阳光照射在平台上,体感却更冷了。平台周围的冰块最大厚度已达14厘米,外输油轮“滨海608”要穿破冰面,停靠在平台北侧。靠泊前,“滨海284”逆流而上,在上流往复拦截大面积冰层,其他破冰船已将外输侧的厚重冰层打成碎块,为“滨海608”靠泊创造条件。


外输管道蜿蜒盘在平台外侧,吊机缓缓拉起管头伸向空中,一条黑色“油龙”蓄势待发,要将我国海上最北的原油送上岸去。



8:50,“滨海608”淌过碎冰,缓缓向平台靠来,船上首尾处的挂缆人员已经就位。在锦州9-3外输监督黄浩晟的指挥下,平台的三处接缆点也已备好接应。


“首缆已连接就位!”对讲机里传来声音,黄浩晟快步来到平台中部的接缆处,“收到!准备挂倒缆!


油船靠泊时,需根据洋流和冰况决定首尾方向,逆着洋流斜向靠近平台,挂好首缆,再依次完成中部倒缆和船尾尾缆的连接,才能安全稳定靠泊。



水手张亚军眼睛锁定在10多米外的油船尾,左手拿着绳圈,右手快速甩起绳头。“3!2!1!”倒数结束,他猛地一甩,轻轻一根绳借力飞了过去。那边马上捡起绳子,套好倒缆给出信号:“可以收缆!”这边,黄浩晟也发出指令:“收缆!”


“一、二、一、二……”他和其他六人合力接缆,像是和大海拔河,把倒缆从碎冰和海水里拉了出来,绕着绞缆机紧紧缠了好几圈。


固定到位,“滨海608”也收到信号,转起绞缆机。缆绳浸了水、结了冰,马上又被拉得笔直,冰渣溅起在空中,就这样把浮冰寒流里的一艘船和一座“城”连了起来。



还没回过神,碎冰已经堆叠挤压冻成了新的一块,横亘在油船和平台之间。要实现靠泊,须得除掉这位“不速之客”。


黄浩晟的对讲机里声响不断,众人焦急起来。“需要破冰船除掉这块冰!”


滨海284”驾驶台里,马志平迅速反应,带着大副来到尾部操作台前,将船倒行,纵深插进平台与“滨海608”之间。约68米长的船,将船身的三分之二挤在狭小缝隙里,两侧各仅空余2米多位置,已挂好的首缆距甲板上的吊机横臂仅1米距离。


众人手里都捏着一把汗。



马志平眼睛快速捕捉,检视倒船关键点位,操控整船的舵在他手里好像变轻了不少。船一倒进位置,便开始依靠引擎制造涌流,船尾涌出的动力掀动海浪,敲打震击那块固执的冰。“在极快速度内找准角度,让大量涌浪冲击冰层,也是马船长的一项绝技。”吴淦说。


滨海608”收到信号,也顺势向里挤压。“还差一点!”黄浩晟向另两艘破冰船发出信号。两船掉头来到“滨海608”外侧,垂直将船头慢慢压上去,发动引擎要将油轮推压进来。


就这样,四艘船、一块冰,较上了劲儿……接近10:30,不知道是谁听到了“咔嚓”一声,那冰终于碎裂开来。


冰原上的能源接力,这才开始。直到16:00外输结束,几艘破冰船始终守护在附近海域。也是在这月初,锦州9-3油田成功突破日产油千立方米。寒冬里的油气保供,此处奋斗不止。



22

12-2023

2个小时,他巡了一圈,回中控室去,那半瓶水已经结成了冰块,还别在他裤子后兜里。



这是一年中夜最长的一天。晚上7:30,平台夜班巡检即将开始。


黑夜扑在海面上,设备轰鸣声不停,平台却让人感到寂静。照明灯的光芒折射在冰面上,似乎让寒气更重。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冰面悄悄爬上桩腿又跌落下来。冰原接连延绵向天边,看到破冰船的灯光和远处平台的星点灯光,才让人意识到这是大海。


这是韩佳僮在平台上的第二个冬天。



中控室里,白班工人们正在做工作总结和交接。桌上八九个对讲机旁,放着厚厚一本“锦州9-3W&D交替巡检表”,上面密密麻麻做了标记。电脑前,白班班长马梓航对着表格记录白班工作日志。


韩佳僮拿着瓶水,身上的工服溅了好几处油污,风风火火走了进来。“已经申请新工服了,我得穿加大码的,这几天就会到。”他笑起来,眼睛就弯成了一道缝。


他今晚做CEPD平台的油岗巡检,和其他同事一起,每隔一钟头就去现场检查一圈。


开完会,他把半瓶水塞进裤子后兜里,穿戴整齐,拿了对讲机往现场去。电潜泵控制车间里机器的声响轰鸣,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白纸,挨个记录数值。“D11泵液压值偏高。”他记录问题,用对讲和中控沟通。



挡风板遮不住往甲板里钻的冷风,他在甲板间来回穿梭,查明了问题——开排泵入口滤网堵塞。


“生活用水量大的时候,会出现这种问题。”机组间挂起的番布在风里摇摆不停,暗绿色的布面上还能看到雪的痕迹。


这种天气下的水龙头常会结冰,清洗滤网得先给水源解冻。他提着桶,快步接了热水,缓缓倒在水龙头上,等冰化了,他又留下细细一流水以防复冻。


他一路小跑去泵机那边,拿出扳手,把三指粗的12个螺丝一一拆下来,从里面拿出小桶状的滤网,放进黑漆漆的铝桶里。


才十多分钟,清洗池里刚倒下的热水已经开始冻结。韩佳僮右手拿着滤网伸向池子深处,左手拧开水,拿起龙头对着又黑又黏的滤网冲了起来。水雾激扬,落在池壁上,溅在他工服上。


七八分钟后,滤网变得白白净净,他的手套却黑了。


收拾罢,他又钻进了密集狭窄的采油树丛林里去。在这个冬至夜里,维护平台正常生产运营。2个小时,他巡了一圈,回中控室去,那半瓶水已经结成了冰块,还别在他裤子后兜里。



22:30,深夜食堂为他们备好了“午饭”,韩佳僮吃上了一碗冬至的饺子。


后勤班长娄岐辉给大家盛着饺子,临近春节,厨房也忙了起来。“除夕那晚我们也要吃饺子,大家还能一起包饺子,平台上的年味也越来越浓了。”


冬季餐饮,后勤团队下了功夫保障员工的营养摄入,也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做准备。



02

02-2024

锦州9-3海冰管理值班记录表:“风速2.9秒/米,气温零下12.4摄氏度,一般冰厚10厘米,最大冰厚16厘米,平台附近海域冰量达八成,冰流速28厘米/秒……”



今天是农历小年。清晨6:45,王瑞铨来到甲板外观测今日冰情。


去年11月底,海冰监测项目组就到了锦州9-3平台,在冰期到来前开展设备安装及调试工作。王瑞铨站在甲板上观测海冰情况,记录冰厚、冰量等数值。


他把手套摘下来咬在嘴里,左手拿着记录板,右手不时写着。


天空微亮,浓重的墨蓝色笼罩着这片冰原。冰层愈来愈厚,已经爬上了底层甲板,凛风吹过,平台微微震动着。这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



上月下旬,国家海洋预报中心发布辽东湾海冰蓝色预警,海冰进入盛冰期,辽东湾近一半海面以上被海冰覆盖,最大冰厚达到25厘米,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8.6摄氏度。项目两人倒班24小时值守,每一小时便来到户外记录数据,结合测冰雷达、振动监测设备读数观测海冰情况,进行研判,随时报告。


天更亮了一些,走进监测室,王瑞铨的右手已经被冻得通红。



桌面上从左至右,分别是冰激振动实时图谱、雷达测冰信号采集系统和视频监控界面。结合气象预报、卫星遥感与雷达系统,王瑞铨能够提前分析总结辽东湾海域冰情、气象状况;22个振动传感器探头分布在平台关键点位,实时传输平台振动数据;实时视频监控也为海冰监测减少人、时成本。


锦州9-3海冰管理值班记录表:“风速2.9秒/米,气温零下12.4摄氏度,一般冰厚10厘米,最大冰厚16厘米,平台附近海域冰量达八成,冰流速28厘米/秒……”


王瑞铨将现场数据实时同步传回陆地,陆地端分析后又将未来天气展望、三天冰情预测和冷空气预报等信息传回现场,作为指导。


一小时后,他又一次拿着纸笔出了门。



平台里,年味浓了许多。食堂里,红色的灯笼、花花绿绿的彩带已经挂好,几位员工拿着毛笔伏在桌前写“福”字,旁边厨房门上已经贴起了对联:“饭菜油盐无两样”“色型气味不一般”,横批“名师手艺”。


娄岐辉说,每到除夕夜,厨师们都会拿出家乡拿手菜,让大家吃个团圆饭,过个好年。



这也是王瑞铨在平台上度过的第四个春节。


晚上,监测项目组二人快快吃了饭,又赶回了那个都是设备的屋子,开启夜间监测。“到了春节还是很思念家人的。我们三人分工,大家会抽空跟家人视频看春晚,好像陪在他们身边一样。”


据气象预测,辽东湾海域2月10日至13日持续南风,海域冰情将有所缓解。“根据往年经验,到二月底冰融退得差不多时,今年的抗冰也就进入了尾声。”王瑞铨说。



夜深了,平台的光闪亮在冰面上。站在甲板上看着冰、听着风。身后窗户里灯光暖和,红色的灯笼轻轻晃着


年过完了,冰也该去了。



 

文字 | 常容轩 李慎浩图片 | 中国海洋石油报李彦昭 费振宇 王瑞铨 李慎浩制作 | 常容轩责任编辑 | 房瑗监制 | 张宗鹭

更多推荐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