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

其他

中国人的“气”从何而来?

眼下高温持续正值迎峰度夏天然气保供的关键时期作为珍贵的清洁能源天然气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跨越时空以巨大能量带来光明、温暖和希望赋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但你是否想过这点燃后闪烁蓝色光芒的神奇物质究竟是从哪来的此刻“深海一号”能源站正岿然屹立于祖国南部海域宝贵的天然气资源正从海面之下的地层深处喷薄而出穿过井口进入能源站处理、加工、外输这是刚过完3周岁生日的“深海一号”日复一日高效运转的工作写实而要问这些天然气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则至少要追溯到2700万至3300万年前“深海一号”是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千亿立方米,最大井深达4000米以上。李彦昭
7月28日 上午 8:00
其他

“超额”“提前”“翻番”!来看海油“七年长跑”成绩单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近年来,中国海油扎实推动改革深化提升,大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持把公司发展放到国家发展大局中定位思考、布局谋划,深入研判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新动向、新趋势,用增储上产的实干实绩验证改革成效。2019年7月21日,国家能源局在北京组织召开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座谈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就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进行了部署。一场覆盖全行业的“七年行动计划”由此拉开序幕。面对当时油价持续低迷,国内原油产量连续3年下滑、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快速攀升的局面,中国海油在这场刻不容缓的“国家行动”中,拿出决心与魄力,连年跑出国内油气增储上产加速度——7个海上亿吨级油气田、2个陆上千亿方大气田横空出世,国内油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额完成“七年行动计划”同期指标。国内海上原油增产量占全国原油总增量比例超过60%,国内油气产量提前两年实现“七年行动计划”目标,新建产能、陆地建造工作量、国内海上钻井工作量均实现翻番。翻看大小油气田的年度、季度“成绩单”,“超额”“提前”“翻番”的“评语”同样频频出现……海洋石油像一辆飞速奔驰的列车,在为国加油争气的道路上一往无前。高速增长的动能从何而来?令人惊叹的加速度又何以持续?让我们登上“列车”寻找答案。
7月20日 上午 8:07
其他

转型升级:“链”出发展新动能

编者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近年来,中国海油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大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在完善公司治理、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创新驱动、打造卓越品牌等领域取得积极成效,向着世界一流示范企业阔步迈进。《中国海洋石油报》、中国海油官微开设“全面深化改革
7月18日 下午 8:38
其他

先立后破:改革激荡创新浪潮

编者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近年来,中国海油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大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在完善公司治理、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创新驱动、打造卓越品牌等领域取得积极成效,向着世界一流示范企业阔步迈进。《中国海洋石油报》、中国海油官微开设“全面深化改革
7月17日 下午 8:02
其他

深化改革:点燃海洋石油工业巨轮的引擎

开栏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近年来,中国海油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大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在完善公司治理、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创新驱动、打造卓越品牌等领域取得积极成效,向着世界一流示范企业阔步迈进。今日起,《中国海洋石油报》、中国海油官微开设“全面深化改革
7月16日 下午 8:40
其他

一套装备,数百企业,这条高端制造“链”藏在水面之下

Q一棵采油树有多少零部件?一棵水下采油树包括2500多个零部件,需要国内140多家企业参与制造。AQ那一套水下生产系统呢?采油树只是水下生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一套水下生产系统有上万个零部件,涉及材料、控制、机械等数十个种类的百余家配套企业。A这是中国海油串联带动水下生产系统产业链的缩影水下生产系统由水下井口系统、水下控制系统、水下集输系统等9个子系统组成需要在海底高压、浸没的特殊极端环境中持续工作数年乃至数十年它们是如何保障油气生产的呢?上下滑动查看更多水下井口上部支撑水下采油树,为生产流体提供通道,在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作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深水油气开发系统的“定海神针”。水下控制模块控制着水下阀门的开关、采集水下生产系统运行状态数据,实时监测水下井口和生产系统的工作状况、调整生产参数,并对异常情况进行监测、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是海洋油气田水下生产系统的“大脑”。水下管汇承担着将深海油气汇集并输送至“加工中心”海上平台或陆地终端的重要作用,被誉为水下生产系统的“油气枢纽站”。“身形”小巧、结构精妙高效可靠、安全智能作为开发深水油气资源的关键核心装备水下生产系统能在低温高压的深海环境中搭建起“多向通道”有序传输传送海底油气物流液压和光电控制信号水下生产设施状态信息远程“遥控”开发深水油气田堪称海面之下的“大国重器”它是如何诞生的?这条产业链凝聚着多少合力?PART
7月14日 上午 8:00
其他

@海油萌新,你有一份大礼包待领取

这个暑期各大高校上演的通知书创意大战比盛夏的天气还要火热有的科技感爆棚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光泽变幻的录取通知书用虚拟现实技术、全系光学技术让新生“沉浸式报到”有的文化韵味十足木版年画、苏绣等非遗技艺在小小一方录取通知书上大放异彩更“卷”的高校直接把珍珠放进通知书寓意学生是学校的“掌上明珠”更有兼具浪漫与实力的创意居然将深潜器采回的万米深海的水滴封装其中……每个都让人好心动!谁说只有羡慕的份?今年入职季中国海油也为“小浪花”们准备了专属入职大礼包一起来看看哪一份你最心动吧!◀精美入职通知书给你满满仪式感▶有限海南分公司沿用去年的优良制作将最具代表性的国之重器“深海一号”能源站纸雕镶嵌于入职通知书中蔚蓝的浪花托举起明黄色的“钢铁浮城”有多少人冲着“深海一号”来的海油就有多少人流下羡慕的……口水打开海油发展的入职通知书一艘3D“巨轮”跃然纸上这便是被誉为“海上油气加工厂”的“海洋石油123”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作为我国首艘获得中国船级社智能符号认证的FPSO它被赋予了面向未来的想象空间就像每一位刚入职的新员工不可限量的未来就在眼前!海油工程为新员工定制了一个互动式的线上入职指南用新玩法带来新鲜体验深情寄语饱含殷切期望办公区和生活区场景立体展示带着新员工线上“逛海工”信息站汇集各种提示信息一张打卡地图为新员工做好入职指引手指点一点玩出沉浸式入职新“花Yong”有限深圳分公司的报到通知书庄重大气封面正中间的方形翻页将烫金硬板一分为二内页中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海葵一号”蕴含着对新员工立下能源报国志的殷殷期盼◀文创大礼包给你温暖贴心陪伴▶海油发展精心准备了一系列别具特色的入职“见面礼”海油工人立牌展示了公司多样化的业务板块创意拼图则寓意海油发展大家庭的成员在团结协作中紧密相连绘制出一幅幅壮丽画卷中海油服为新员工准备的文创礼包兼具“颜值”和实用性“扬帆起航”帆布包装满了日常通勤的必备单品以物探船“海洋石油721”为主体的小夜灯将陪伴新员工一同开启入职旅程勇敢踏上未来的征途有限天津分公司给新员工准备了“海油限定版”入职培训包蓝白相间的主题色让人眼前一亮水杯、遮阳伞、笔记本和签字笔等常用物品一应俱全助力新员工走稳职场“第一步”除了精美的入职通知书有限海南分公司还准备了融合海油元素的笔记本、书包、帆布袋、U盘等实用的海油文创陪伴“小浪花”的职场初时光气电集团准备的礼品每一件都饱含深意“本”事不小助力新员工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袋”我起航帆布袋环保又实用寓意公司对发展清洁能源探索绿色未来的愿景“垫”定乾坤鼠标垫象征着稳健和决心真有“水瓶”助力新员工保持充沛的精力和灵感研究总院为新员工准备了一份既实用又有意义的入职礼包铺开桌垫一幅“大国重器”画卷映入眼帘展现了海油人能源报国的实践印有“碧海丹心
7月13日 上午 8:05
其他

中国海油,3连A!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2023年度中央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任务考核结果中国海油名列央企第3位连续3年获评A级中国海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决策部署,近年来,坚持以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央企新典范为目标,以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在完善公司治理、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创新驱动、打造卓越品牌等领域狠抓改革落实,全面提升企业效率效益,切实发挥中国海油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全力以赴推动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见实绩、见实效,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作出中国海油贡献。文字
7月11日 下午 8:12
其他

提前两年实现“七年行动计划”目标!中国海油如何做到?

“主力军”立潮头——中国海油大力实施国内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述评增储上产目标,是衡量一个能源公司发展活力,乃至发展信心最可量化的指标之一,也是油气业务发展质量最直观的呈现。前不久,在中国海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暨深入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专题座谈会上,一组过去五年公司国内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推进情况数据格外引人瞩目——国内油气产量提前两年实现“七年行动计划”目标国内海上原油增产量超1300万吨占全国原油总增量比例超60%为我国原油产量重上2亿吨并保持稳产作出积极贡献作为国有能源骨干央企,如何勇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主力军”?怎样更好激活国内油气增储上产潜能?记者透过海洋油气这一重要能源增长极,一窥增储上产“主力军”深耕“主阵地”、打好“主动仗”的探索与实践。
7月9日 下午 8:13
其他

我在海油看“文物”:超时空对话揭开地层深处的秘密

历经亿万年岁月洗礼被意外保存下来的生命遗迹为我们探秘油气宝藏提供了有利证据然而如何从一抹烟灰般的碎屑中拼凑山川间的巍巍胜迹回溯沧海桑田的海陆变迁还要仰赖时光长河中捡拾碎片的行路人——那些从学习“冷门”专业到多年甘坐“冷板凳”的古生物科研团队在天津滨海高新区城区边缘有栋名为“中海油实验中心”的新楼看似普通,却内有乾坤自去年秋风羞红窗外的山楂地层古生物分析鉴定评价人员曹洁便每天穿过都市的喧嚣与繁华迎着田野吹来的泥土气息抵达这个属于海油人的“文物基地”与亿万年前的石头进行“时空对话”为下一个油气田发现破解地层珍贵的密码见证:地层深处的记忆印记从锦州14-6构造2井送来的岩屑,经酸碱反应后,溶解掉镁、钙、硅等物质,留下了含化石的有机质,再经过一次精细的筛选,只剩下试管里约10克左右、每一粒都如针尖大小的富含古植物化石的东西。2008年进入中国海油的魏文艳,将它们小心摊在载玻片上,然后置于生物显微镜下,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抑或一两天——她要把里面的光面球藻、榆树粉、破隙杉粉等几十种孢粉一个一个找到并数出来,统计各自占比,形成诸如“本井位本井段以见到粗肋孢属、枫香粉属、伏平粉属、榆粉属为主要标志,与渤海湾盆地新近系明下段孢粉化石组合特征相似,其层位为明下段”之类的鉴定报告。一抹烟灰般的碎屑,在她眼中,却是山川间的巍巍胜迹,是构造板块的俯冲碰撞,是沧海桑田的海陆变迁,是一眼万年的大地传奇。她能通过区分孢粉、藻类等等微小遗迹,再现地层古地理、古环境与古气候等当时的沉积背景,描绘整套地层经历的沉积环境的变迁,确定地层年代、进行地层划分对比……从而为地层是否具备生成油气的条件提供最直接的证据。化石与石油、天然气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一些远古时代的花粉、藻类、介形类等生物体,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没有消失,而是变成微体古生物化石保存下来。“一颗化石,一世纪;一块薄片,一油田。”通过研究岩石薄片和古生物化石,可以划分地层年代,确定油气分布层位。这一方法的误差在万年左右,却往往比电子测量设备还要精准,是我国早期石油勘探开发、地质研究的标准手段。早在1973年至1974年,渤海油田就已有介形类、孢粉、岩矿鉴定等小部分基础研究项目。1975年至1979年,国产和少量进口的显微镜,开始用于渤海岩矿、介形类、孢粉等的鉴定。自1980年起,渤海油田生物地质学和岩石矿物学的实验研究工作,开始全部使用进口高精度的生物显微镜、实体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等,引进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用于岩矿、沉积学研究方面,并对尚属落后的某些实验技术进行持续更新补充完善,大大提高了油气勘探科研工作的质量。今天,中国海油古生物研究团队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中海油实验中心,而渤海分中心的古生物团队又是其中人数最多、实验检测范围最广的一支。这也是目前国内油气行业中最庞大的古生物团队。随着陆地油田地层认识成熟度越来越高,古生物实验人员日益减少。聆听:古老的“石头”会唱歌57岁的古生物专家赵都菁,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喜欢将从白洋淀的睡莲池挖来微观动物,用小瓶子养着,里面有介形虫、蜗牛、水虾、水草和水藻……与他每天打交道的化石息息相关。“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红遍大江南北的一首歌,陪伴了他在象牙塔里的时光,也是1991年地层古生物专业硕士毕业的他志之所趋——用一生的求索,让石头唱好“我为祖国献石油”。他研究的石头不是地表的大型化石,也不是孢粉类,而是来自千米地下、距今最远6亿年的肉眼看不见的微体动物化石,诸如介形类、腹足类化石。介形虫,直径仅为0.5毫米到2毫米大小,从近5亿年前一直生存至今。这种小“精灵”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宅”——它们固定生存在一个区域,安土重迁:深海的绝不到浅海处,在浅海生活的也不到深海去“串门”。这一习性,让它们的化石成为古水动力的测深仪和判断地层的“指南石”。秦皇岛27-3油田等亿吨级发现背后,就有它们的影子。实体显微镜下,这些芝麻粒大的化石,像一个个小豆子,外行看来千篇一律,但在他眼中却形态各异、姿态万千。成百上千的属种,充满迷惑性的微小差异,他能铁口直断。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稍有差池,定下的层位就会“窜”出很远,石油史上就曾有一“错”影响勘探好几年的前车之鉴。作为团队中古生物领域的带头人,自2010年由辽河油田转战渤海油田以来,他紧密结合油气勘探,在微体化石研究方面开展多学科联合科研攻关,使古生物研究成为渤海研究储层的有效方法之一,综合地质研究打开了新天地,为油气勘探提供了大量实用技术支持。有一段时间,为了将坚硬岩石里面的化石剥离出来,他反复碎样、浸泡、清洗……却始终无果。一天,他灵感忽现:可不可以通过岩石热胀冷缩的“内力”,让化石自己出来呢?于是,他借助马弗炉将岩石加热到800摄氏度,然后迅速放到冷水里。岩石外部遇冷急剧降温收缩,内部短时间内膨胀,便把收缩的外部岩石撑破了,完整的介形类化石瞬间“长”了出来。这一化石处理方法,后来被写入行业标准。让“后浪”奔涌,是他心头始终卸不去的大石。12年前入职的姚雅琴,幸运地成为赵都菁的第一位徒弟。上班第一天,“屁股还没挨着板凳,师傅给我拿过来两本书。书一看就是几十年前的,又黄又旧,上面全是他的笔记。”窗外银杏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姚雅琴也渐渐成了“老师傅”。“学鉴定,不能急躁。坐得住,静下心,仔细观察。”2017年入职的杨娇娇,刚到古生物实验鉴定间时,姚雅琴一边递给她那本又老又黄的化石鉴定书,一边说。“师傅,这个化石是破的,也有点变形,怎么定合适啊?”“师爷爷,您帮我看看这颗化石,它的刺比书上描述的靠近腹部,我能定单刺华花介吗?”……问答之间,化石鉴定像一门古老的手艺,代代相传。渤海油田也通过创新古生物分析方法,创新生物地层研究新方法,推动生物地层研究新发现等,不断得以破解古生物遗迹的“无字天书”。变革:博古亦要通今2014年参加工作的曹洁,已是二胎妈妈,依然对古生物“此情不改”。最忙的时候,她曾带着孩子高高兴兴去加班,“我在这边忙鉴定,孩子在那边写作业,感觉时光静好莫过于此。”不过,她也有惆怅的时候。与十年前相比,渤海油田探井成倍增长,手工挑样让她头大如斗。“我需要先把约100克的样品用水泡上,然后洗掉泥浆、烘干、过筛。随后,把样品一列一列放在玻璃板上,小心摊开,眼睛看着放大10倍的显微镜视域,左手缓慢地轻轻推动玻璃板,右手用挑样笔细细拨动镜下岩屑,但凡发现化石的踪迹,便用小毛笔小心翼翼地挑出留存。发现化石是枯燥挑样环节中最令人开心的时刻,但挑完5包,一天就过去了。”仿佛听到她的心声,古生物团队智能挑样前期研究已经启动。这是古生物领域一项从0到1的创新性变革。“古生物研究不能固步自封。”姚雅琴说,博古还须通今,主动转型,瞄准科技前沿,勇闯创新“无人区”,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古生物团队引入国内首套应用于微体化石的3D超景深自动叠加显微系统,极大地解放了人力;建成中国海油首套古生物及岩石薄片智能鉴定系统,构建渤海油田76000余张孢粉、介形、岩石薄片数字图像样本库,可自动采集、智能鉴定,实现实验生产方式全新变革……“我们将岩矿碳氧同位素监测技术应用到检测化石古环境中。用激光在化石的壳上打出一个30微米到50微米的小洞,然后测碳氧的比值,就能知道它当时发生了什么、当年沉积的环境是什么,后来又经历了什么。”古生物要经历降解、沉积、成岩等变化才能形成化石。而在地层中,相应地质时期可能没有该生物,或者未保存下来,就形成了没有化石的“哑”地层。特别是面对潜山发育大量火山岩这样的“哑”地层,地质研究如何进行?这是摆在渤海油田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古生物团队整理渤海40余年化石资料、数十万条数据体,构建整个海域三维立体化石展布。“化石始终是地层‘一锤定音’的证据,有了海量数据,细分化石组合,研究动物群落,勾勒古生物生存范围,不但可以预测层位,还能反演湖盆出现、发展、萎缩等过程。”另一方面,他们创新岩石元素应用方法。“元素就像人体DNA,不同地体、沉积环境有其特定的元素序列。”为了用好这一沉积环境研究的王牌武器,姚雅琴带领班组筹建了中国海油第一个颗粒锆石铀铅同位素测年实验项目。“我们通过激光剥蚀选定的30微米大小的锆石,测得其元素含量,通过铀铅同位素衰变体系反算锆石形成时的时间,精确测定岩石和矿物的年龄,解决地层没有古生物难以定年、难以寻找物源等问题。”现在的杨娇娇,已是古生物团队锆石测年项目的得力干将。她左手锆石,右手化石,不管地层“哑”不“哑”,总能给出层位方案。“我们还在陆续引进国际上最新科研成果。”姚雅琴的眼睛亮晶晶的,“我们研究古生物这么多年,攒了那么多数据,这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我们正筹划把这些数据和井位一一对应起来,一旦达成,就等于在地下有了眼睛,将极大提升地层监测的主动性,减少勘探工作量,提升钻井成功率,节约钻井成本。”从曹洁每天穿越都市喧嚣,到赵都菁与化石无声交流,再到姚雅琴、杨娇娇等创新突破,每一步都凝聚着他们对油气藏探索的热情和智慧。在亿万年的岁月长河里,古生物科研团队如同守望者。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将“冷门”的专业化作与油气奥秘深情的对话。在显微镜下,每一粒孢粉、每一片化石都承载着地质变迁的秘密,而他们将这些秘密转化为语言,讲述着油气藏发现的故事。一颗化石就是一个世纪的历史一块薄片便是一个油田的未来他们与古生物化石跨越亿万年时空的对话不仅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油气田的发现带来了更多的希冀每一次发现都是对过去的致敬和对未来的期许他们用对“冷板凳”的坚守破译着地下油气藏的密码探寻打开地下油气世界的大门来源
7月7日 上午 8:02
其他

看!船上有座油气加工厂

作为一种海上生产设施FPSO通常为船型远远看去与大多穿梭于海面的普通油轮并没有太大区别事实上很多早期的FPSO正是由旧油轮改造而来但当我们走近它会发现这个庞然大物的复杂程度远甚于油轮
7月6日 上午 8:06
其他

汪东进:奋力推动海洋石油事业高质量发展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10年来,能源行业深入贯彻落实,能源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央能源企业以及能源大省、重要能源基地是保障能源安全、推动能源革命的主力军,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民生用能需求提供了坚强保障。为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中国能源传媒集团推出“能源革命主力军风采录”专栏,邀请中央能源企业、地方能源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撰写署名文章,畅谈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新风貌、新变化、新成效。7月1日,由国家能源局主管、中国能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电力报》一版刊发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署名文章《坚决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
7月1日 下午 9:07
其他

从追赶到引领!中国海油在这里打造“全球最大”

黄海之滨的盐城“绿能港”草木葱郁,海风送爽从空中俯瞰10座涂装海油蓝飘带的白色LNG(液化天然气)储罐像一串珍珠装点着江苏省盐城市滨海港工业园区的海岸线6月30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LNG储罐群——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项目6座27万立方米LNG储罐在这里全部建设完工该储罐群和此地已经投产的4座22万立方米LNG储罐总罐容达250万立方米使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LNG储备基地对提高长江经济带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助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样在今天我国最大规模LNG运输船建造项目的首制船“绿能瀛”满载近6万吨进口LNG向盐城“绿能港”22万立方米LNG储罐首次卸液为“绿能港”更添绿意绿色画卷徐徐铺展一笔一画如何绘就让我们共赴黄海之滨一探究竟1
6月30日 下午 4:22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一等奖、二等奖,中国海油两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6月24日上午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海油“‘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开发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渤海伸展-走滑复合断裂带深部油气勘探理论技术创新与重大发现”两个项目分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奖由国家设立,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国家科学技术奖5大奖项之一,授予完成和应用推广创新性科学技术成果,为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组织。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是继2020年度调整评奖周期后的首次授奖。近两年,党和国家持续深化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加强了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突出了国家战略导向,优化和完善了提名制度,调整了评奖周期,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更具含金量和公信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开发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历经10余年攻关与实践,创新“内胆式”立柱储油等四项核心技术,研发世界首座十万吨级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建成了1500米水深“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示范工程,引领了我国深水油气装备产业链发展。“深海一号”项目取得的巨大成功,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具备超深水油气自主开发能力的国家,有望撬动更大规模海上天然气资源的经济高效自主开发,为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安全开发深海油气资源提供了先进可靠的中国方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渤海伸展-走滑复合断裂带深部油气勘探理论技术创新与重大发现”历经10余年产学研一体化攻关,攻克了伸展-走滑复合断裂带深部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技术这一世界级难题,实现渤海深部原油勘探重大战略突破,发现了以渤中26-6为代表的7个亿吨级油田,支撑建成了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项目形成的理论技术奠定了我国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对全球类似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近年来,中国海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强基工程,全力推进海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大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优化创新平台体系,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为加快培育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建设海洋强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重要贡献。来源
6月24日 下午 8:13
其他

牢记殷切嘱托!中国海油矢志不渝向深蓝!

向海,向深从300米,到1500米自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正式投产三年来中国海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加快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重要指示精神和连线“深海一号”生产平台重要指示精神深水勘探探骊得珠,喜报连连深水开发劈波斩浪,蹄急步稳深水装备串珠成链,自立自强海油人不畏艰险不断向着深水攻坚——牢牢把握深水油气勘探主战场!面对更深的海域,海油人的每一次攻坚,都践行着建设“南海万亿方大气区”的夙愿,闪耀着“能源报国”
6月22日 上午 8:03
其他

光伏、风能、岸电、冷能……10年来,中国海油这样闯出绿色发展之路

编者按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八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中国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并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提出,开启了我国能源事业奋力变革、创新发展的新篇章。中国海油牢记总书记嘱托,持续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稳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深化扩大对外合作,在浩瀚蓝海留下能源报国的奋进航迹。今日,“中国海油”官微推出“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海油实践”系列报道之绿色发展篇,展现海洋石油工业沿着总书记指引的航线,劈波斩浪、不断超越的壮阔图景。“对于我们石油能源产业来说,下一步就是要把技术搞上去,不断提高生产能力、降低成本,同时按照绿色低碳转型的方向,实现节能降碳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传统油气行业转型发展指明了清晰路径。贴上传统能源企业的标签,“老”能源企业如何才能做好“新”能源布局?“立”“破”之间,怎样找到“绿色发展”与“能源安全”的平衡点?2023年7月12日,汪东进赴气电集团所属浙江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调研时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十年一秩,中国海油党组加强顶层设计,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构建多元化能源供给体系,积极探索光伏、风能、岸电、冷能利用等新能源领域,闯出一条具有中国海油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也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价值。
6月20日 下午 7:48
其他

这个词窥见​中国海油能源转型的决心

“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能源转型指明了方向。10年来,中国海油能源转型的决心有多大、步伐有多稳?从一个词便可窥见“积极布局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强综合能源站建设”“做好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打造综合能源示范基地”“狠抓资源统筹协同,加强综合能源站建设”“推动传统加油站向绿色综合能源站转型升级”……没错,这个词就是综合能源站/基地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在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调研时的讲话中,“综合能源站/基地”已成为高频词。近期,在4个不同片区、不同业务板块的调研中,董事长更是接连提出相关要求。中国海油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周心怀在调研中也提到,要积极寻求跨界转型。在探索传统油气转型的过程中,中国海油用综合能源的三大实践场景给了出属于自己的答案——什么是“综合能源站/基地”?早在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便提出建设国家综合能源基地的目标,这一要求旨在加强国内资源勘探开发、优化全国能源布局,能源安全与转型发展并重。10年后,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到“综合能源开发利用基地”概念,指出要推动传统油气生产向综合能源开发利用基地转型发展,形成油气上游领域与新能源新产业融合、多能互补的发展新格局,在能源安全之上对转型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同时间、不同背景有不同的内涵,这正是“综合能源开发利用基地”的魅力所在。从上游油气开发到下游加油站,中国海油综合能源建设的多样化场景见证着能源央企主动拥抱能源变革的有力实践。答案一转变传统油气田转变为综合能源基地“要做好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业务,把涠洲岛打造成中国海油综合能源示范基地。”5月11日,汪东进在湛江片区工作调研时,首次针对海上油气田明确提出建设综合能源示范基地的目标。实际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早已贯穿中国海油油气勘探开发的全过程。在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更加清洁、高效、绿色的岸电建设如火如荼,三期岸电项目投用后,渤海油田岸电总规模将达到980兆瓦,覆盖45个油田、超75%的海上生产设施,成为全球海上油田交流输电电压最高、规模最大的岸电应用基地;在南海西部油田,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并网发电一年多来,为文昌油田群输入绿色电力超2200万千瓦时,节约天然气近1000万立方米;各生产设施大力推进火炬气回收利用,2023年全年,中国海油海上油气田实现每日回收5万立方米火炬气,减排二氧化碳约75万吨。“十四五”以来,中国海油深挖节能降碳潜力,实施节能低碳类项目400余项,减碳量315万吨,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双下降。相较于单一的绿色低碳实践,综合能源基地对于能源的生产和综合利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传统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更具象、更深刻的形态。传统油气田向综合能源基地转型,机遇比挑战更突出。油气田多处于风电和光伏发电优质资源地区,具有综合能源利用的先天优势;此外,油气田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能够直接为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提供硬件基础;油气田作为产能大户的同时也是用能大户,绿色清洁能源生产初期可直接就近消纳,助力综合能源基地的发展平稳过渡。涠洲岛综合能源示范基地的建设便充分依托丰富的资源禀赋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中国海油涠洲终端作为周围28座海上油气平台“登陆”的最后一站,投产26年来,已成为一座集油气水处理、轻烃回收和产品储存外输于一体的油气综合处理厂,油、气、水、电、储五张网络交织叠加,蒸汽、燃气、余热、光伏等组合发电方式支撑着涠洲岛日渐增长的用电需求。为进一步增加“绿”的比重,提高“新”的分量,有限湛江分公司计划分步实施推广更大规模的深远海风电示范项目,与油田开发深度融合,打造国内首个海上“零碳”供电示范油田,同时因地制宜推进光伏、储能、绿电制氢等产业,构建“风光火储氢”多能融合的一体化绿色低碳综合能源示范基地。答案二融合整合优势资源建设综合能源利用园区“加强外部协同,狠抓资源统筹协调,加强综合能源站建设,着力打造好湄洲湾‘绿能港’品牌形象。”如果说传统油气田转型是大势所趋,那么在清洁能源的布局则体现着中国海油管理层的高瞻远瞩。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体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15年至2023年不到10年的时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由1931亿立方米翻倍至3945.3亿立方米。2023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为2324.3亿立方米,超四成的缺口都来自于进口LNG(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2002年10月,中国海油签署我国第一笔LNG购销合同至今,20余年来,中国海油奠定了国内LNG行业的领军地位,目前运营6座接收站,接收能力达3260万吨/年,其中3座正在扩建中。除了LNG接收转化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海油正依托LNG产业优势,整合串联天然气发电、冷能利用、天然气制氢等整条产业链,以“绿能港”之名打造一张张闪亮的“绿色名片”。截至5月底,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累计接卸LNG近450万吨,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LNG储备基地,也是中国海油叫响“绿能港”品牌的第一站,这里在建设之初就被赋予了超出LNG接收和储存的功能。在1200多公里外的福建湄洲湾畔,“绿能港”的理念得到了更为淋漓尽致的诠释。中国海油湄洲湾“绿能港”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完全由中国企业自主引进、建设、管理的大型液化天然气项目,以此为龙头,中国海油在福建省建立了国内最完整的LNG产业链,包括燃气电厂、冷轧钢厂、冷能空分、新能源物流基地等,成为中国第一个利用LNG冷能形成的具有节能环保性的产业园区。以LNG接收站为中心,打造综合能源利用产业园区,中国海油建设“绿能港”的底气不仅来源于深耕天然气行业数十年的积累,更源自对“天然气+”自主核心技术的布局。今年1月,在广东大鹏LNG接收站,金头鲷、星点笛鲷、珍珠石斑鱼这些看似与天然气毫不相关的水产品新鲜“开渔”。在我国首座LNG接收站建成我国首个站内LNG冷能养殖示范项目,这绝非巧合,其实早在本世纪初,中国海油就开始了对冷能利用的探索研究。天然气+冷能、+热能、+氢/氦/氨……中国海油正在持续加强相关技术储备,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为抓手,打造以天然气为核心的集冷、热、电、气、氢、氦、碳为一体的“天然气+”清洁能源综合供应体系。天然气产业链的增强、升级、协同和融合正在聚集越来越多的能源行业裂变可能。答案三向新紧跟市场打造多样化综合能源服务站“加强战略研究,推动传统加油站向绿色综合能源站转型升级。”
6月16日 下午 10:16
其他

这十年,我们不断“刷新”纪录

刘益政编辑|刘益政责任编辑|秦怡然监制|张宗鹭更多推荐
6月15日 上午 8:01
其他

中国海油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体学习暨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专题宣讲

中国海油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体学习暨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专题宣讲,汪东进主持并提出要求将铁的纪律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周心怀温冬芬钟庆明霍健俞进汪剑波参加
6月14日 下午 7:52
其他

标准、专利、科技奖……10年来,中国海油用创新撬动发展

编者按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八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中国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并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提出,开启了我国能源事业奋力变革、创新发展的新篇章。中国海油牢记总书记嘱托,持续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稳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深化扩大对外合作,在浩瀚蓝海留下能源报国的奋进航迹。今日,“中国海油”官微推出“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海油实践”系列报道之二,展现海洋石油工业沿着总书记指引的航线,劈波斩浪、不断超越的壮阔图景。科技创新,如同撬动新事物的杠杆,总能迸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强大力量。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能源技术革命,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中国海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强基工程,全力推进海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10年来,中国海油研发投入持续稳定增长,发布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160余项,授权专利1000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140余项,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重大突破。抓创新就是强发展。在实现海洋石油工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上,中国海油全力打造创新发展、核心竞争力突出的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已成破竹之势。从“0”到“∞”执好创新赋能发展的“牛耳”建设海洋强国,需要科技创新做好动力引擎、当好开路先锋,以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先进生产力。隐蔽型潜山、超深水超浅层天然气、深煤层气……近年来,越来越多突破未知领域的大中型油气发现涌现。“惊喜”的背后,离不开技术革命的支撑。“何为支撑?”中国海油科技与信息化部负责同志打了个比方,“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插下一根针,就能找到油气资源。赌的不是运气,而是依靠关键核心技术让这根‘针’扎得准、探得清。”关键核心技术,对整个产业链和技术体系有着重大影响。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海蕴藏着地球上远未认知和开发的宝藏,但要得到这些宝藏,就必须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方面掌握关键技术。劈波斩浪向深水。随着“深海一号”能源站、深水采油树、“海葵一号”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等一批深水重器“入队”,中国海油成功构建了1500米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技术体系和深水深层勘探开发技术体系。如果说“从0到1”代表着科技创新的原始突破,那成果转化就是“从1到无穷”的路径演进。“找准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就等于牵住了技术突破的‘牛鼻子’。”中国海油科技与信息化部负责同志表示,让科技创新成果落地,离不开重大项目牵引,同时也要思考提升转化效率,这是能源技术革命的关键。海洋地震采集装备是海洋油气勘探综合实力的体现。在珠江口盆地,“海洋石油720”搭载“海经”系统,完成了3000米超深水三维地震勘探作业。从“海亮”“海燕”“海途”“海源”到“海经”,再到“海脉”,近20年时间,科技研发团队以“与其等别人给,不如靠自己造”的决心,克服成套装备配合难、设备稳定运行难、高水平加工制造能力不足等问题,走出一条实验室研发、生产测试、海试、商业化运用的路径。在广东佛山,我国首条“璇玑”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系统智能化生产线建成投产。历经4年,“璇玑”系统家族已由单一井眼尺寸规格的工具,发展为多尺寸全系列仪器,形成多种类、多尺寸的“谱系化”系统,关键作业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更多作业环境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在旅大21-2油田,耐温350摄氏度、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稠油热采电潜泵注采一体化技术成功实施,得益于科技工作者们在面对井下安全控制、热采开发经济性等技术难题时,脱离思维定式、提出新的技术路线,10年来不断攻关耐高温电磁线、耐高温电机油、全金属保护器等关键技术。……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发展提供“筋骨”支撑,中国海油已初步建成覆盖“水面、水中、水下、井下”的海洋能源技术和装备体系。更为喜人的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愈发深入人心,更多前沿性研究在实际项目中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从“上新”到“焕新”加速推进海洋油气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海洋油气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方向何在?全球最大冷能发电装置成功建成、“海疆”通过国家级产品鉴定认证、“深海一号”实现遥控生产……近年来,中国海油打“创新牌”、吃“改革饭”、走“开放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步伐一步快似一步。“一定要围绕原有优势,以绿色发展为底色,在补链、强链、延链上持续攻坚发力。”从技术不断“上新”到生产力“焕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对此,中国海油始终保持清醒认知。以深远海漂浮式风电为例。2023年,“海油观澜号”成功并入文昌油田群电网,产生的绿电全部用于油田群生产用电。“通过已有油气田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有了行之有效的抓手,成本也会降低,最终可以让技术和装备走向市场。”中国海油科技与信息化部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中国海油正积极开展粤东浮式风电示范项目,实现深远海漂浮式风电与油气融合开发工程技术和产品的示范应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产业体系的质量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质量。作为能源央企,中国海油坚决扛起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大责任,始终积极助力提升我国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向“实”——坚定不移筑牢主业根基。深水油气装备现代产业链链长责任压紧压实,盐城“绿能港”27万立方米LNG储罐拔地而起,“海基二号”等高端装备产品成功建造……做强做优做大油气主业,是高质量发展的立身之本。一项项成果,记录着以中国海油十年来始终以油气主业为支撑推动现代化能源产业体系建设的坚实步伐。向“新”——新支柱新赛道破浪向前。完善LNG冷能产业链,推动基础化工原料向高端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延伸发展,将海上自产、难以利用的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转化为高价值化工品……始终坚持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两端发力,布局重点愈加明晰、动能释放愈加蓬勃,以可持续发展作为“进”的体现。向“未来”——瞄准更多前沿领域布局。牵头开发我国首台橇装天然气制氢装置,积极探索CCS/CCUS等负碳产业,积极构建数智化赋能业务新格局……下好产业“先手棋”,为我国油气产业转型发展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不断贡献“海油方案”。从制度创新到体制改革构建改革创新良性循环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发布实施中国海油基础研究十年计划、构建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机制……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在改革创新过程中,只有形成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的良性循环,才能少走弯路,持续为发展注入源源动力。良性循环从何而来?这既是一个发展命题,也是一个改革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成立中国海油科技和网信委员会,发布“十四五”科技创新与发展规划、科技创新强基工程行动方案、海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方案等,大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加大基础研究力度,完成海洋油气高效开发、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随着一系列措施落地,中国海油科技创新向纵深推进,不断激发新潜能。实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三年攻坚,优化科技攻关组织模式,实施“项目长负责制”为核心的科研管理新模式,全面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科研攻关制度;优化科技奖励激励机制,完善科学技术奖,统筹设置科技创新先锋奖;打造“海油众创”创新创造品牌,进一步拓展创新渠道……紧跟着的一系列改革探索,充分解放中国海油科研人员手脚、释放创新创造活力。轻装上阵的科研团队催生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创新的根基,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油两级专家和一大批素质过硬、专业精湛的技术人员为代表的研发队伍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和环境里,站在加快实现海洋石油工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度推动科技创新。“依然要保持创造性思维。”提及未来发展,中国海油科技与信息化部负责同志说,“创新是一项没有‘天花板’的工作,我们永远可以实现更大的突破。”面对新产业、新业态的应运而生,中国海油始终把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驱动产业转型发展的根本动力。十年改革探索,十年创新攻坚,锻造了如今海洋石油工业特有的“产业韧性”,也更加坚定了海油人科技创新的信心决心。展望未来,中国海油将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开辟新赛道、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持久动力。系列报道往期链接增储上产篇
6月11日 下午 8:21
其他

端午“接龙”!看“海葵一号”安家深海

这个端午节粽叶飘香、龙舟竞逐在我国浩瀚的蓝海之上一组“深海龙舟”通力协作完成了一场精彩的“深海接龙”6月10日在距深圳东南约240公里的深海随着最后一根系泊锚缆回接完成12根锚缆像12条巨龙般将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牢牢固定在海底让这座钢铁浮城“生根入海”稳稳安家一个月前“海葵一号”完成了高难度的“打包”作业从远在青岛的建造场地一路南下点击回顾
6月10日 下午 3:43
其他

羡慕了!在海油能免费看海豚、鲸鲨、海豹……

和谐共生向海而兴今天是第17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海油始终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让海上油气田成为了生态友好的展示窗口水清滩净、鱼鸥翔集斑海豹繁衍生息白海豚欢快跳跃蝴蝶鱼翩翩起舞……走!一起去海上认识我们的“蓝色伙伴”斑海豹拍摄地点:渤海油田我们和它们今年年初,“滨海285”船在锦州20-2气田破冰巡航时,偶遇斑海豹在冰面上产仔,这是船员们时隔两年再次亲眼目睹这样一幕。船长随即命令船舶减速避让,确保破冰的声音不惊扰到这对母子。点击图片回顾详情近年来,中国海油船舶在辽东湾海域多次遇到斑海豹。这意味着这片海域拥有优良的水质和充足的食物资源。中国海油各类船舶严格遵守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有效执行船舶节能减排措施,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中国海油还对出海人员加强宣传教育,定期开展环保培训,提高全员环保意识。中国海油公益基金会还开展了辽宁省海洋开发与斑海豹保护项目,积极参与增殖放流活动,促进斑海豹种群繁荣与生态平衡。中华白海豚拍摄地点:金湾“绿能港”我们和它们今年2月,在中国海油金湾“绿能港”码头,值班人员捕捉到中华白海豚嬉戏的画面,被誉为“水上大熊猫”的它们在清澈的水中畅游。金湾“绿能港”始终致力于白海豚保护,成立了中国海油珠海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中华白海豚志愿者协会,还设置了中华白海豚科普展室。在二期项目建设期间,金湾“绿能港”采取隔泥围网、减少打桩噪音等系列环保措施,避免施工对海洋生态的影响。此外,金湾“绿能港”还组织志愿者向珠江口投放海洋经济生物,恢复海域的生物资源,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虎鲸拍摄地点:西江油田我们和它们2022年,两头野生虎鲸在南海东部海域的西江油田“海洋石油115”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旁嬉戏捕食。油田员工拍摄下了虎鲸“造访”的影像,引发科学家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这段影像已被深圳大鹏半岛海洋图书馆收录,对考察鲸类物种多样性及分布模式意义重大。西江油田严格压实各级环保责任,认真落实重大项目环保“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要求,建立钻修井环保管理长效机制,开展油轮主机余热利用项目,节能减排成效显著。鲸鲨拍摄地点:涠洲11-4油田我们和它们在涠洲油田的平台上,作业人员正在底层甲板维修时,突然透过脚下的格栅板看到了令人震撼的景象——海面下,一只蓝灰色带着斑点的巨大生物正缓缓游动。它就是鲸鲨,依赖敏锐的嗅觉捕捉食物,对水质有极高要求。中国海油持续推进产业链绿色清洁生产。各作业区域不断强化制度落地和技术创新,优化海上设施生产流程,生产水排放标准远高于国家排放标准。白鹭拍摄地点:辽东湾我们和它们从北到南,不少海上油气生产设施附近都留下过这些白色鸟儿美丽的倩影。在南海,“海洋石油116”FPSO员工巡检时,就偶然邂逅了一只白鹭。它优雅地栖息在舷边栏杆上,享受着舒适的日光浴。员工们小心地和它保持距离,避免打扰这位尊贵客人。海龟拍摄地点:南海我们和它们2023年夏天,一只龟壳呈暗红色的海龟在文昌19-1A平台桩腿附近游弋,久久不肯离去。平台员工发现它口中有一团渔网,便将它打捞到平台,小心地将卡在它嘴里的渔网取出,又将它放归大海。经查,这只被救的海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海龟。今年4月24日,在番禺34-1油田,潜水员成功解救一只被渔网缠绕的海龟玳瑁。经检查无伤后,它于当天下午被潜水员送往开阔海域放生,重返大海的怀抱。蝴蝶鱼拍摄地点:文昌油田群我们和它们文昌油田群附近海域水质清澈,为海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潜水员进行水下作业时,美丽的蝴蝶鱼来回穿梭,与其他海洋动物一起前来“观看”这位不常见的“两脚兽”,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海底画卷。海鸥拍摄地点:渤海油田我们和它们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海面,海鸥们便开始了它们的一天。它们轻盈地落在平台围栏与船舶舷边,优雅地漫步,享受着海风的轻抚。每当落潮时分,这些可爱的精灵便成群结队地活跃在平台与船舶周边,寻觅着美食。在渤海,“海洋石油117”FPSO准备迎接新的外输任务。银色的外输软管在海面飘舞,如缎带般轻盈。海鸥们驻足软管,与海浪共舞,构成一幅海湾的和谐画卷。保护海洋生态在今天更不止于今天让我们携手并肩在碧海蓝天间写下油气勘探开发绿色答卷统筹|秦怡然
6月8日 上午 8:00
其他

亿吨级、超50%、翻一番……10年来,中国海油用这些数字回应

编者按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八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中国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并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提出,开启了我国能源事业奋力变革、创新发展的新篇章。中国海油牢记总书记嘱托,持续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稳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深化扩大对外合作,在浩瀚蓝海留下能源报国的奋进航迹。今日起,“中国海油”官微将推出“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海油实践”系列报道,展现海洋石油工业沿着总书记指引的航线,劈波斩浪、不断超越的壮阔图景。能源安全,首先是油气安全。每天,从海底奔腾而上的石油、天然气,沿着我国的海岸线,通过管道、船舶、槽车,不断涌入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由北向南,渤海、黄海、南海,这片大多数人并不熟悉的“深蓝”之下,我国油气能源的关键增量埋藏于此,国内最大的原油生产基地坐落于此,深远海地下宝藏的钥匙矗立于此。独特海洋优势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成为海洋石油工业这艘巨舰劈波向前的无限动力。自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来,中国海油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实现——国内原油产量由3955万吨提升至超5500万吨;国内天然气产量由118亿立方米提升至超270亿立方米;提前两年完成国内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目标;连续5年刷新产量纪录,连续5年国内原油增产量名列全国首位,连续5年实现亿吨级新发现。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中国海油胸怀“国之大者”,聚焦“国之所需”,推进油气勘探再提质、产能建设再提速、开发生产再提效,书写奋楫逐浪、因海而兴、向海图强的壮丽篇章。亿吨级的分量百年变局之下,能源安全,举足轻重。我国富煤、贫油、少气,却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面对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带来的挑战,持续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有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能源央企必须扛起的责任。过去十年,中国海油在我国共发现6个亿吨级大油田、6个千亿方大气田。无疑,中国海油的优势在海上,但优势背后是一番艰难的探索。2014年入职渤海石油研究院的徐伟感受尤为深刻。“那时候,海上的好油田好像忽然被发现光了,我们每天都在干一样的事,对着很久都没有过新发现的区域,画图、统计数据。”作为被寄予厚望的“龙头”,2014年至2015年,整整两年时间,渤海油田的勘探发现一直徘徊不前。这种困境是当时海上油气勘探的一个缩影。为何“龙头”迟迟抬不起来?遮挡新发现的“迷雾”如何散去?摆在海油人面前的选择只有一个:转!转型,是艰难的,也是痛苦的。中国海油在全力推动夯“基”、拓“新”、攀“难”中实现“一横一纵”。一横,就是从0到1,横向拓展新的可能,培育新希望。把“冷板凳”坐热,把“热板凳”做大,是每个勘探人员的必修课、常修课。现在,入职渤海石油研究院十年的许鹏已经经历了2次“冷”和“热”的轮回,他说:“‘冷板凳’对于勘探来说不可避免,可以说坐不了‘冷板凳’,就焐不热一个又一个‘冷区’。”渤西勘探室,曾经沉寂多年没有新发现,凭借着“在哪干都是干”的劲儿,大家硬是沉下心来,把区域资料和地质规律吃透,终于找到渤中19-6千亿方大气田。垦利6-1油田所在区域,曾40多年都无法打破“有油无田”的勘探魔咒,也是从40多年的“材料山”“资料海”中重新摸排、仔细比对,勘探人员才最终捞出了亿吨级大油田。一纵,就是从1到N,纵向拓展新的认识,创造新思路。“我们十年来做的,是‘接一连二、接二连三’的事情。”渤海石油研究院地质相关负责同志说,“绊脚石”可以是撬动更大能量的“支点”,我们通过“大胆假设-认识研究-经验总结”的循环往复,不断突破原有认识体系,拓展新的认识边界。比如,垦利6-1的发现,一举突破大规模浅层岩性油藏认识,类似的认识方法指导了垦利10-2、秦皇岛27-3等亿吨级大油田的发现。渤中19-6千亿方大气田则让勘探人员对潜山的特点和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推动渤中13-2、渤中26-6等亿吨级大油田接连发现。“点”的突破,切实带来了“线”的链接,“面”的激活。同样的故事,在各个海域、陆地片区同时发生着,开平南亿吨级大油田、首个陆上深煤层千亿方大气田等陆续发现,持续推动公司储量寿命连续7年保持在十年以上,夯实稳油增气“硬底盘”。“50%以上”的承诺50%以上,是中国海油党组对国内原油增量的坚定承诺。截至2023年,中国海油国内原油增产量已连续5年实现超国内原油总增量50%以上,最高甚至达到81%,为我国原油产量重上2亿吨并持续稳产作出重要贡献。对于能源行业而言,稳非易事,增则更加困难。油田产量达峰后,产量递减是常态。想要实现增产,先要补上递减的亏空,才有再进一步的可能。过去几年,中国海油在各类挑战和不确定性中,经受住退和减的考验,在困难和曲折中保持前进,展现出不一般的“硬实力”。增量的实现必须着眼海上油气“一盘棋”,从全局谋划区域。2014年以来,中国海油以区域优势培育更多增长极、增长带,已建成渤海3000万吨级、南海东部2000万吨级两个大型油气生产基地。作为中国海油油气增储上产的压舱石、顶梁柱,已拥有体系化、规模化、区域化开发生产优势的渤海油田,长期面临着优质新油气田不断减少、老油气田产量持续递减、在生产油田整体进入开发中后期“三重压力”。如何抓住稳产上产的“题眼”?统筹协调成为破题之策。渤海油田着力聚焦统筹地下“一网”与地面“五网”的时空协同,推动“稳定老油田、加快新油田、拓展低边稠”产能建设目标实现,以“大一体化”模式助力油气资源供给保障中心建设。南海东部油田则坚持系统观念、突出问题导向,高起点谋划增储上产,高标准提升经营管理,高效率转化创新成果,一体打好勘探开发进攻战、油气上产主动战、产能建设攻坚战,推动世界一流深水油气田建设。中联公司扎根陆上,仅2023年钻井工作量就超1000口,公司深入实施地质工程一体化,强化“握手”衔接,大力推动自动化、智能化钻机应用,探索“工厂化”钻完井高效作业模式,推动精益化管理落实见效。以一区带全域,以高效促提升。一个个增长极、增长带,恰似一个个“发动机”,为中国海油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动力。翻一番的底气今年以来,更多有关“化零为整”的举措在中国海油铺展。年初,渤海油田联合各方对未来一年工程建设项目通盘规划,形成覆盖多个项目的年度预算,所有项目通用的设备、材料、部件等共享“资金池”。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持续改变海洋工程产品全流程设计、建造模式,成果在渤中19-2油田、渤中26-6油田等多个重点建设项目应用。一项项打破常规、突破流程的措施,因何在中国海油不断深化?从体量上看,中国海油是油气产能建设主力之一,作业量大、任务重、要求高,找到一条与之匹配的“快速通道”至关重要。从本质上分析,在不断攀升的工作量面前,只有“快”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强”“优”“精”“特”,唯有标准化、一体化水平持续提升,才能更好激活全员、全要素、全价值链效能。十年来,中国海油以勘探开发一体化提升储量价值,以地质工程一体化提高单井产能,以技术管理一体化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油气田开发投产提前20%、产能建设周期缩短20%。从“有界”到“无界”,随着抓整体、促协同的不断深入,标准化成为固化经验,归纳做法的有效途径。目前,渤海油田6型标准化导管架和9型标准化组块已完成基本设计,详细设计正在加速推进。通俗来说,以往发现100个油气田,就有100种工程建设方式。现在,依据项目具体情况,备好“6+9”种固定备件,有选择性地搭配起来即可。“通过实施‘标准化’设计、‘批量化’采办、‘工厂化’预制,我们把正确经验固化为完善程序,催化整个体制机制和业务流程发生良性化学反应。”有限天津分公司工程建设中心有关同志介绍。从抓产量到抓质量,从求数量到求效率,从谋经验到谋标准,中国海油产能建设工作已实现体制机制的系统性重塑,与2019年相比,2023年中国海油新建产能、陆地建造工作量均实现翻番。浪潮奔涌,天地宽阔。中国海油正处处生机勃发、斗志昂扬,在能源强国、兴海强国之路上弄潮逐浪。文字|刘晶晶图片|中国海洋石油报制作|田明责任编辑|刘建坤监制|张宗鹭更多推荐
6月7日 下午 7:03
其他

汪东进:加快建设央企一流办公室系统

2024年中国海油办公室系统工作会议暨保密国安信访维稳工作会议召开,汪东进提出要求牢牢把握“三服务”职能定位加快建设央企一流办公室系统5月31日,2024年中国海油办公室系统工作会议暨保密国安信访维稳工作会议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传达学习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办公室主任会议精神等,回顾总结工作,分析研判形势,部署重点任务。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出席会议并提出要求,要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牢牢把握“三服务”职能定位,锚定加快建设央企一流办公室系统目标,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交出新的优异答卷。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相关负责同志应邀出席会议。汪东进指出,近年来,中国海油办公室系统笃行实干、勇开新局,贯彻落实党组部署坚决有力,“三办”“三服务”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业务范畴基础管理工作全面加强,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独特价值。汪东进强调,要深化理论学习,进一步增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研判形势,进一步增强树牢底线思维、化解风险隐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准目标任务,进一步增强直面问题挑战、勇于攻坚克难的执行力和行动力,以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热情和清晰的思路、务实的举措,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加深入扎实、更加富有成效。汪东进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常抓不懈的政治任务,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于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上实现新提升。要强化责任担当,聚焦重难点问题开展好调查研究,聚焦重点工作抓好督查督办,在推动集团党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上展现新作为。要持续改进作风,大力培育“快、稳、严、准、细、实”的优良作风,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作风的着力重点,在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干事创业上取得新成效。要深化管理提升,狠抓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狠抓规范化、流程化和信息化建设,在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上拿出新举措。要狠抓正风肃纪,筑牢思想防线,严守纪律底线,在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上焕发新气象。会上,集团办公室作《服务大局担使命
5月31日 下午 7:33
其他

第一批玩转智能化的海油人已经……

最近几年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火得一塌糊涂越来越多曾经只存在于幻想中的场景照进现实当海油人与智能化相遇技能人才+智能干将工匠精神+数字技术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请大胆想象!一批海油“智将”正向我们走来!最强辅助篇当你还在新词热词里晕头转向时第一批玩转智能化的海油人已经蜕变为技能大师了他们与智能化辅助深度结合突破新的技能边界每一次升级“智变”都成为海油人技能成长的催化剂运输队长+自动驾驶平板车=海油“变形金刚”唐向东,海油工程青岛建造场地运输队副队长,近20年的工作经验让他对场地的各个角落都了如指掌。几年前,自行模块运输车的应用颠覆了他的工作模式。这种小车承重能力强、行动灵活,能够完成前进、后退、原地转向、起升及任意角度移动等多种复杂动作,大大提高了大型模块和预制甲板片的运输效率。不过唐向东作为“老司机”不满足于此,他带领团队深挖拓宽小车的应用场景,成功研发出预制片总装精准组对功能,将精度提升至毫米级;创新称重功能,单次称重作业能节省1~2天。资深司钻+高空操作手=钻井“六边形战士”李家坤是“海洋石油922”钻井平台副司钻,11年间他从钻工成长为钻井“多面手”,见证了老平台传统作业到自动化处理系统的技术飞跃。今年,钻井平台升级了中海油服自主研发的管柱自动化处理系统,20米高空井架作业从人工到机器的转变,大幅提升了作业人员操作的安全性。李家坤作为新系统的首批操作员,快速学习操作规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向人机合一的境界精进。安全卫士篇除了让海油人如虎添翼智能化助手还能更敏锐地洞察生产状态精准监测甚至预测安全隐患与一线作业人员一起更好地守护人员和生产环境安全安全卫士
5月26日 上午 8:02
其他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中国海油+3!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2023年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单位备案名单“陈可营技能大师工作室”“杨建技能大师工作室”“鞠兆刚技能大师工作室”3家入选继“刘海林技能大师工作室”2022年获评并成为中国海油首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目前中国海油已建成4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标志着公司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工作室领衔人全部为全国技术能手、集团公司技能专家是长期坚守生产一线的高技能领军人才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国家级工作室!刘海林海洋工程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中间为刘海林)刘海林海洋工程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于2012年在海油工程成立,工作室领衔人刘海林是集团公司技能专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天津市劳动模范”等荣誉。该工作室参加重大工程项目近百个,参与科研课题50余项、申请国家专利4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被评为“天津市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集团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中国海油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和“全国能源化学系统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陈可营海洋油气开采技能大师工作室(左一为陈可营)陈可营海洋油气开采技能大师工作室于2016年在有限湛江分公司成立,是我国首个海洋油气操作工创新工作室,专注于海洋油气开采领域科技创新和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室领衔人陈可营是集团公司技能专家,他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工作室拥有骨干成员36名,专业领域覆盖了工艺、机械、电气、仪表、动力等海洋油气开采主要专业,技师及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比超过80%。工作室累计承担技能攻坚任务950余项,成果转化论文95篇,获得国家专利授权82项。杨建海洋工程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右一为杨建)杨建海洋工程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于2012年在海油工程成立,工作室领衔人杨建是集团公司技能专家,7次带领团队斩获“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团体金奖,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中国海油技术能手”等荣誉。该工作室荣获技术革新奖50多项、国家专利50多项,发表论文50多篇,解决项目生产难题100多项,先后被评为“青岛市技师工作站”“山东省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和“中国海油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助推海油工程青岛公司获评“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鞠兆刚机电运维技能大师工作室鞠兆刚机电运维技能大师工作室于2013年在海油发展成立,工作室领衔人鞠兆刚是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天津市劳动模范”等荣誉。该工作室先后参与技改技革项目80余项,科研课题50余项,申请国家专利8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被评为“天津市技能大师工作室”“集团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中国海油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技能工作室是密切联系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攻关、培养高技能人才、传承工匠精神的重要阵地。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有关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实施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旨在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中国海油高度重视技能工作室建设工作,先后印发《关于规范管理两级技能工作室的指导意见》《集团公司技能工作室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明确技能工作室建设相关部门管理职责,规范工作室运行机制,定期组织技能工作室成员交流学习,并从组织保障、经费保障等方面制定支持措施。目前中国海油已建成集团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10家所属单位技能创新工作室40余家分布于油气勘探开发、石油加工炼制、海洋装备制造等业务板块在相关领域技术攻关、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来源
5月22日 下午 8:11
其他

从“深海一号”看我国油气开发挺进超深水

写在前面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新时代中国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能源发展新道路。十年来,能源行业深入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能源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作为总书记曾经连线的能源项目,“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牢记总书记嘱托,以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书写能源行业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的精彩篇章。深海回响——从“深海一号”看我国油气开发挺进超深水直升机劈开云雾,汪洋之上,一座亮黄色的“钢铁城堡”渐入眼帘。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生产平台,也是“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的心脏。▲“深海一号”生产平台是“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的核心,是一个由24万个零部件组成的海上机器岛。“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2022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连线“深海一号”生产平台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的连线嘱托对我们是极大的鞭策。”有限海南分公司陵水—崖城作业公司总经理李劲松告诉记者,为端牢能源饭碗,投产近三年来,“深海一号”生产平台历经多次改造升级,“我们通过技术创新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了遥控生产,即便在台风期间,‘深海一号’也不会‘掉线’。”▲“深海一号”生产平台局部。有限海南分公司“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总监李治遥指远方:“166公里外的崖城海域,‘深海一号’二期工程也在稳步推进,项目投产后,可使‘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整体高峰年产量由30亿立方米提升至45亿立方米,进一步提高我国深水油气产能。”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一曲来自深海的回响愈发激昂。一方“试炼场”穿梭于这座“钢铁丛林”中,记者不由得感叹其设计之匠心独具,结构之庞杂繁复,建造之严丝合缝。“它是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集大成之作。”李劲松如此评价。这也就不难理解,“深海一号”缘何备受关注。2021年6月25日,“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正式投产。“这只是一个开始。”李劲松说,对海洋石油人而言,“深海一号”是一个生产平台,更是一个大型综合性试验平台。“近三年时间,我们在运维过程中,还要对各种参数进行采集、分析,进一步优化设计,沉淀技术。”这种优化与沉淀,可以体现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在原来防火防爆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优化了自动化检测和响应体系,对原来相对过时的检测设备进行了淘汰。”李劲松举例,现在,整个平台的天然气泄漏和各种火警监测范围更广、更精准,自动响应设备更加完善,平台的安全等级有了大幅提升,有利于深海特色安全体系的建设。也可以体现在每一个“首次”来临时。“比如,2023年,我们进行了首次海管清管作业、首次凝析油舱清舱检测作业。”李治介绍。“深海一号”生产平台的4个立柱内分别布设有单舱容量达5000立方米的凝析油舱,可用于安全储存深海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分离产生的凝析油,是“深海一号”3项世界级创新技术之一。▲“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24小时不停运转,为粤港琼等地源源不断地提供清洁能源。“为了确保平台凝析油舱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掌握舱内设备运转情况,我们会定期开展清舱检测作业。”李治说,“‘深海一号’生产平台的凝析油舱整体呈双‘L’构型布设在平台船体中,深度超过48米,是国内海上油气田生产装置中深度最深、结构最复杂的异型油气存储舱室。”有限海南分公司“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生产监督张宝对于在制订凝析油舱洗舱方案时所遭遇的挑战记忆犹新。“由于没有经验可循,作业前,我们对如何将舱室惰化和让工作人员安全进出舱进行了反复探讨。”张宝回忆称,“在推翻了多个方案后,最终,我们发挥集体力量进行头脑风暴,抓住关键难点,从初始人员进入等细节问题逐一分析,创新了一种异型凝析油舱洗舱作业人员进出舱方法。”“检测结果表明舱室运行状态良好、平台设计契合深海油气开发实际需求,充分验证了由我国首创的深水半潜式储卸油生产平台设计的可靠性和先进性,对于我国油气开发进一步走向深海、实现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李治颇以之为荣。这也正是李劲松所指的“试炼场”的作用。“我们肩负的是构建深海油气开发运维各项制度体系的重任。经过努力,一套完整的从开发到生产运维的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后期可推广复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成果。”▲夜色中的“深海一号”生产平台。不容小觑的是,“在此过程中,深水人才队伍也初具规模,为进一步走向深远海奠定了基础。”李劲松认为,做好人才储备也是“深海一号”生产平台所承载的使命。发力智能化“对平台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深海一号”生产平台的中控室,李劲松向记者介绍道,“你看,这个是‘正常/台风模式切换’的旋钮,通过模式切换,陆上的控制中心就可以接管平台上的所有操作,不用再停产了。”顺着李劲松手指的方向,记者注意到,在一排白色、黑色、黄色、绿色按/旋钮相间的操作面上,“正常/台风模式切换”旋钮看上去并无二致。但正是有了这个“平平无奇”的旋钮,2023年,“深海一号”成为世界首个具备遥控生产能力的超大型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每年的有效生产时间增加了10天,相当于整个气田提效大约3%,每年增加天然气供应能力6000万立方米。”李劲松说。这只是“深海一号”智能化探索的开始。随着油气开发不断向深海进军,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变得至关重要。通过三维仿真交互模拟,“深海一号”构建了一整套深水气田的全流程数字孪生系统。比如开发阶段。水下气藏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黑箱子”,通常埋藏在较深的海底,具有特殊的开采挑战和技术要求,海底地质条件、水深、水温、压力等因素对气藏的形成、储量和开采方式都有重要影响。同时,由于水下环境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开采水下气藏需要高度专业化的设备和技术。“为了有效开发水下气藏,我们利用AI算法模拟多种开采方案,精确构建海底数值模型,优化每口井的产量分配,大大提高了气田的开发效率。”李劲松解释。再如油气处理和外输环节。“建立了全过程动态模型,通过在中控室的操作,可以实时监控和调整200多套设备设施,确保油气处理的高效与安全。甚至在油气被开采到平台之前,系统就能模拟不同生产条件下的运行效果,寻找最佳的工艺参数,以降低能耗。”▲中国海油海上作业团队管理运营“深海一号”生产平台,确保平台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保障气田高产稳产。“除了智能化、自动化,我们还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业财融合的探索,从业务一开始就跟踪费用使用情况,便于精确掌握生产成本,及时进行动态干预和调整,实现降本增效。”李劲松认为,这些都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你明年再来,可以戴上虚拟眼镜到深海去走一圈了。”李劲松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你可以沿着海底管线一路走上来,把天然气走过的地方都走一遍,身临其境去体会深海油气开发到底什么样。”在数字化的加持下,一场沉浸式的深海工业之旅呼之欲出。打造“PLUS”2月28日,“深海一号”二期综合处理平台海上安装作业全部完成,标志着我国南部海域首个“四星连珠”海上天然气田生产集群顺利建成。李治介绍,“深海一号”二期是我国首个深水高压项目,采用“水下生产系统+浅水导管架处理平台+深水半潜式平台远程操控系统”模式开发。作为海上油气田的“主动脉”,海底管线在保障海洋油气平稳输送的同时,有可能出现“血栓”阻塞或“斑块”腐蚀等问题。如何破题?中国海油“深海一号”二期总包项目总工程师孙志广介绍,发球管汇集海洋油气“枢纽站”和“血管疏通器”等功能为一体,能够远程控制实施深水海管清管作业,是深水油气田开发的核心装备之一。5月2日,最新消息传来,“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发球管汇在天津建造完工,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装备自主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四星连珠”海上天然气田生产集群。“深海一号”二期发球管汇的发球装置中预埋6枚清管球,管汇重达360吨、设计工作水深1000米,均为目前全球同类装备最大。管汇可根据远程指令在海底“悄无声息”地完成清管球发射入管和清管的全部操作。由于需要长期在低温、高压、腐蚀等严苛环境下免维护服役25年,这对设计、建造技术及工艺质量都提出了极高要求。“面对全球最高级别验收要求、世界级难度的小管径焊接等挑战,我们自主开发28种焊接新工艺,成功实现多种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攻克了深水智能控制、自动发球等多项难题,系统掌握了深水发球管汇自主设计、制造、测试和工程应用成套关键技术。”孙志广说。李劲松介绍,作为核心生产装置,“深海一号”生产平台将根据二期工程建设需求继续开展升级改造。改造后,该生产平台将成为中国最大深水气田群的控制中枢,具备对23口深水气井和2套水下生产系统的控制能力。投产以来,“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一直保持稳定供气状态,持续向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同时供气。截至目前,累计供气量达80亿立方米,够4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气量。未来,超深水海洋油气将是我国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重点方向。“我们的目标就是挺进蔚蓝深海,扎实推进南海万亿方大气区建设。”李劲松胸有成竹地说,“我们在数智化钻采技术与装备研发等方面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我国深水油气的高效勘探开发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智慧化支撑。”碧海丹心,能源报国。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表示,中国海油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加快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等重要指示的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坚决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装备国产化水平,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海洋强国贡献海油力量。蓝色海疆,浪花奔腾。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海油人不断乘风破浪向深向远。可以预见的是,来自深海的回响势必更盛大、更持久。来源
5月22日 下午 8:11
其他

等不及了!这件事现在就做

5月13日至19日是我国第34个全国节能宣传周在许多人的认知中节能减排是一件“为长远计”的事可是你知道吗?随着全世界对气候变化问题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和各种减碳政策的落地能否管理好“碳”这种新型资产正越来越直接地影响到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效益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这“绿色一周”的尾巴咱们就来盘盘咱海油是怎么管“碳”的“碳资产”是个啥?今年年初中国海油就完成了一笔关于“碳”的交易《全国首单!这次交易不一般》(点击图片回顾详情)关于碳交易、碳配额、碳信用,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啦而“碳资产”的概念和“碳交易”息息相关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22年4月12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行业标准:碳金融产品》中,碳资产被定义为:“由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产生的新型资产,主要包括碳配额和碳信用。”碳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参与其中的国内企业对碳排放权的概念及交易方式尚在摸索中新政策和法规还在不断推出有关解读和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碳资产已经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碳资产管理得当可以实现碳资产的保值增值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管理不当则可能造成碳资产无法盘活利用增加运营成本降低企业市场竞争力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绿色财富”如何积累?2022年6月29日中国海油发布《中国海油“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以碳配额清缴和合规履约为主要管理目标深入挖掘中国海油内部各种碳资产价值提高碳资产专业化管理水平中国海油有四位各有所长的“碳管家”要想管好碳资产先得摸清“家底”2010年和2017年应集团公司要求海油发展安全环保公司监测中心(简称监测中心)在中国海油全系统先后进行两次碳盘查做到对上中下游各板块碳排放量心中有数为日后可能的履约需求做好准备对于履约企业来说他们的目标首先是要确保企业能合规履约接下来是以尽量低的成本履约再进一步是要实现碳资产的保值增值碳盘查时的精打细算是帮助企业低成本履约的一种方式气电集团有6家电厂被纳入控排企业名单其下属的海油电投成立了专门的碳资产管理部帮助需要控排的电厂进行碳盘查要想以较低成本履约在碳市场碳价较低时及时储备也非常重要碳市场的碳价存在很明显的波峰波谷清缴的期限到达前一段时间碳价都会大幅上涨2023年是需要完成第二履约周期清缴的年份这一年碳价一度从最低点的约40元/吨升至约80元/吨而今年以来碳价甚至并没有因为第二履约周期结束而停止上涨海油电投自2022年8月起结合市场波动适时买入碳配额建立起碳资源池2023年利用此前的储备与监测中心共同帮助第一次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中海石油华鹤煤化有限公司自备电厂完成第二履约周期碳配额缺口的清缴CCER交易是充实低碳资源池的另一种方式今年1月的那次碳交易中气电集团和海油发展以海油发展煅后焦工程余热利用热电联产项目减排量为交易标的物进行交易交易完成后,海油发展获得碳资产的增值收入,打通了碳资产管理工作最后一个交易环节,是以管理手段实现碳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体现。气电集团所购入的CCER,将用于所属电厂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下一个周期的履约,可在国内碳价不断波动上升的背景下,提前锁定控排企业部分履约成本。除了直接卖掉CCER还可以被开发成碳金融产品海油发展早在2016年就完成一批CCER的开发、备案和登记工作2021年4月海油发展和中海信托共同成立“中海蔚蓝CCER碳中和服务信托”通过信托产品募集到的资金全部投入海油发展安全环保公司惠州石化三泥处置及余热利用节能环保项目中实现以绿生绿、以绿增绿的绿色能源发展路径双方的合作是产融结合的典型案例这也是全国首单以CCER为基础资产的碳中和服务信托对于有履约需求的企业来说除了可以直接购买CCER项目的减排量还可以储备远期CCER资源2023年8月16日海油电投就与内蒙古卓资县兴农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林业碳汇合作开发与购买协议在实现低成本履约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随着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启动未来的CCER交易将更加活跃CCER资产将发挥更大价值更好地助力中国海油绿色低碳发展在海外碳市场中国海油也在积极争取更广泛的市场参与度去年,中海油国贸英国销售公司完成在英国碳排放交易系统中的首单政府招标竞拍交易帮助海油国际在当地的油田完成履约清缴今年1月1日起欧洲绿色协议正式实施中国海油在欧盟碳市场产生了新的履约需求目前中海油国贸正积极谋求进入欧盟碳市场为新的履约需求做准备新赛道上如何行稳致远?碳市场作为一个完全由政策创造出来的新兴市场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参与其中的企业对碳资产进行更加专业化的管理为种种可能的变化早做准备为防止单一碳市场剧烈波动带来的交易风险参与其中的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国内外强制及自愿市场构建以适用国内强制市场为基础适用自愿市场为补充的碳信用池碳资产管理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也呼唤着精通现代低碳新技术熟知碳资产、碳金融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参与和国外碳市场相比国内碳市场价格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可以想见的是未来碳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凸显“碳管家”们也将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持续关注我们更多有趣有料的内容等你来解锁!策划
5月19日 上午 8:03
其他

@海油人,请查收这份专属看展攻略!

想要了解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吗?想深入了解高精尖的油气开发技术吗?想一睹“国之重器”的风采吗?……这些充满海味儿、油味儿的特色展馆、展厅千万别错过!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快来跟我们一起云探馆寻找“镇馆之宝”吧!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展览馆2012年开馆2023年5月完成升级改造展览馆位于北京朝阳门海油大厦地下一层,面积约1500平方米,展陈30组视频、240余副图片、近100个模型、80个历史原件,由亲切关怀、发展历程、发展成就、上游产业、四海沙盘、走向海外、挺近深海、能源转型、天然气及发电、非常规油气、党建园地等展区构成,详实展示了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发展目标和思路,讲述了中国海洋石油工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展现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气势磅礴。
5月18日 上午 8:00
其他

“海葵一号”登船启程,下一站深水油田!

5月12日18时左右随着我国最大的半潜工程船缓缓上浮一朵海上盛开的“葵花”再次完整浮出水面这是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经过12个小时的拖航、沉浮精准坐底登船完成浮装作业几天后这个“超级快递”将启程南下前往流花油田海域进行“签收”从“打包”到“发货”“海葵一号”持续获得各方关注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去现场沉浸式感受全过程吧~1“超级快递”如何派送“海葵一号”是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的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一般自身不具备航行能力要想将其从位于青岛的建造场地转运至位于南海的作业海域就需要进行长距离运输而这个“快递”可不是一般的大“海葵一号”FPSO总重近3.7万吨高度相当于近30层楼主甲板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要完成这个“大块头”的打包并进行1000多海里的海上派送难度可想而知海洋石油装备的运输方式通常有湿拖和干拖两种湿拖就像拖车运输设施依靠自身浮力漂浮在水中通过拖船牵引全程在水中被拖至目的地此前“深海一号”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干拖则类似于货车运输设施搭载驳船运输至目的地一般用于跨海域、跨大洋的远洋航行另外,非浮式设施也会用这种方式运输“海基二号”导管架出海就是搭乘的“海洋石油229”驳船综合考虑圆筒结构特点及作业风险本次“海葵一号”运输采用“长距离干拖”和“短距离湿拖”相结合的方式先通过“大船背小船”的干拖方式将其从青岛运送到广州锚地最大限度缩短航期再通过大马力拖轮直接拖带运送至作业海域2“吉时”已到,黎明出发海上作业“看天吃饭”由于“海葵一号”重量大吃水深度接近航道极限且浮装作业对水深要求较高同时满足潮位高度和时长的日期每月仅有3天且需要抓住每天涨潮的时间窗口出发条件非常苛刻原计划于10日进行的作业由于接连的大风、强对流天气推迟两天才最终确定启程日期5月12日凌晨5点多“海葵一号”迎着晨光离港启程“货车”就位:我在水下等你“海葵一号”离港的同时几公里外我国最大的半潜工程船“新光华”已完成准备工作由于“海葵一号”底部布满牺牲阳极、传感器等突出物施工人员提前在运输船的甲板上放置了630条约60厘米高的枕木每根枕木在各个方位的误差均不能超过50毫米早晨6:30分左右“新光华”甲板逐渐没入水中船体压载下潜至水下25米等待“海葵一号”的到来“快递装车”:海上穿针引线装船过程需要6艘拖轮和半潜船上的锚机密切配合“穿针引线”将“海葵一号”牵引至设计位置进船时的两侧间隙误差和就位精度都要求控制在50毫米以内且过程中不允许发生任何碰撞为此“新光华”和“海葵一号”分别安装导向柱及定位捕捉器辅助“快递”精准就位本次作业首次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智能测量机器人辅助系统相较以往依靠瞭望员查看定位情况可以更加直观精确地监测FPSO的位置本次作业技术难度创行业同类装船作业之最现场通过标尺、全站仪及摄像头确认就位精度满足设计要求打包发货:为“海葵”系好“安全带”经过12个多小时的作业半潜船排载上浮将“海葵一号”背起托举出水面随后作业人员第一时间前往甲板检查FPSO坐底精度接下来的几天时间作业人员将连夜进行绑扎固定通过68个结构提供约5000吨的横向约束力和约2800吨的纵向约束力为FPSO系好“安全带”未来运输航行期间可抵御超过4.5米的浪高和7级大风3“踏浪登船”为何如此丝滑“海葵一号”装船成功开创了我国全流程自主实施超大圆筒型浮式生产装备装船作业的先河全程一气呵成背后是一系列“黑科技”的加持
5月13日 下午 6:21
其他

在这条船上干过的“老海油”,如今在哪里?

凌晨4点半伴随着直升机的轰鸣声黄玉华怀着复杂的心情踏上归家的旅途不久前,他刚刚挥别了自己工作半生的“南海挑战”号(简称“挑战号”)3月26日“挑战号”在拖轮的牵引下缓缓驶离珠江口盆地流花油田海域这座见证了中国挺进深水步伐的功勋重器在服役28年后正式“退役”因为安全管理要求没能亲眼见证“挑战号”拖航离开的最后一幕黄玉华感到一丝遗憾返回老家武汉的路上他的脑海中再次浮现22年前与“挑战号”的初次相遇……当时你我皆年少2002年底,29岁的黄玉华从天津南下深圳,成为流花11-1油田“挑战号”平台的一名电气师。此前,毕业后的黄玉华一直从事船舶维修工作。为了能与船上的外方工程师多交流、多学习经验,他常在业余时间听半导体收音机学英文。初见“挑战号”,一切都是那么新奇、美好。“挑战号”是我国首座也是当时唯一一座半潜式油气生产平台。1995年,这座加拿大制造的钻井船在新加坡被改造为钻井、生产支持平台,然后奔赴中国最大的海上生物礁油田——流花11-1油田,开启了长达28年的服役生涯。“‘挑战号’代表了当时世界海洋工程的最高水平,能在这样的船上工作,于我而言就是梦想成真!”彼时,黄玉华下定决心,要在这里工作一辈子!一辈子究竟多长,一个29岁的年轻人也许没有深刻的认知。黄玉华只知道,自己克服重重困难,从一个平凡的起点一步一个脚印走到我国首个深水油田,并参与它的开发和建设,是一份求之不得的殊荣。另一个踏上“挑战号”的“幸运儿”叫黄东。“我真的特别幸运。第一份工作就来到‘南海二号’——‘挑战号’的姐妹船。”黄东说。2000年,25岁的黄东凭借良好的船舶专业基础和在“南海二号”的工作经历,被选调入“挑战号”,并迅速适应了这里的工作节奏。意气风发的他悄然立下宏志,有朝一日要成为船长。挑战成就更好的自己在不少人看来,黄东身上有股“莽劲儿”。面对不熟悉的设备,他总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然,偶尔也会“翻车”。在一次研究消防系统时,他不小心触动了报警按钮,被外方总监叫去办公室。了解到黄东只是想弄清楚不同报警系统之间的关系时,总监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对他的深入思考和探索精神表示赞赏。为了多学经验,黄东化身“跟屁虫”,成天围着师傅转,师傅干啥他就看啥。“遇到不熟悉的英文单词就抄在小本子上,回宿舍查字典。”“最初,师傅几乎不会让我们自己上手干。毕竟我们还是学徒,很多操作都有风险。”晚上,师傅休息后,黄东再次来到现场,摸一摸管线,仔细辨识它的大小、位置和排量,然后对照着操作手册一点一点消化。2003年7月,流花11-1油田成为南海东部第一个转为自营的油田。黄东也凭借着“白加黑”的拼劲儿,成为“挑战号”的一名生产操作工。在交接工作开展的几年中,一批又一批中方员工飞速成长起来。和许多求知若渴的同事一样,黄东抓住一切机会向师傅请教,快速磨砺着岗位交接所需的一切技能。2006年,年仅31岁的他实现了6年前立下的宏志,成为“挑战号”的船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挑战号”这个大家庭,与黄东一样迎接挑战、收获成长。江俊达也是其中之一。2006年,本科毕业的江俊达加入流花油田,成为“挑战号”的一名电气学员。“我的性格有些毛躁。特别是遇到故障之类的紧急情况,很容易急,多亏了我师傅。”江俊达所说的师傅是当时已经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电气中级黄玉华。跟随师傅学习的过程中,影响江俊达最深的是黄玉华专注、冷静、从容不迫的工作状态。5年间,江俊达褪去青涩,逐步从电气学员成长为电气中级。2011年,他离开“挑战号”的工作岗位,投入流花4-1油田生产准备工作中。尽管与“挑战号”只有5年交集,但这里工作经历也成为他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财富。如今,已经成为流花作业区的负责人的他还始终记得黄玉华嘱咐他的那句话:“毛躁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成长的不仅是人。在流花油田服役期间,“挑战号”也见证了中国海油攻关核心技术的奋进之路。开创我国“全水下开发模式”先河,完成我国首套自主研发500米级深水油井水下采油树先导性试验,完成智能电网建设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累计开采深水油气超2300万吨……初心不改梦归处人生的节奏有快有慢,职业发展亦是如此。黄玉华在成为电气中级后因眼疾不得不转换专业。但他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接连通过了电气考评员、高级考评员以及高级技师考试。自己进步的同时,他还主动承担起培养新人的工作。为保证授课效果,每次制作课件时黄玉华都一丝不苟,确保自己先吃透,再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出来。20多年过去了,黄玉华用自己的专注和热忱感染着一批又一批“挑战号”的年轻人。“再小的事,做到极致也会有成就感。”黄玉华说。2024年,“挑战号”退役前,看着曾经热闹的“挑战号”逐渐变得安静,贴满全家福的照片墙被清空,熟悉的痕迹被一点一点抹去,黄玉华和同事不免伤感,满是不舍。虽然“在‘挑战号’上干一辈子”的诺言无法兑现,但他知道,自己会永远保持着初来时的那份热忱和期待,奔赴新的工作岗位。感到不舍的,还有已经返回陆地工作的黄东。如今,他是有限深圳分公司的一名质量安全管理人员。“挑战号”退役的当天,他在心中默默与这位熟悉的老朋友挥手告别。“她见证了我们一代人的青葱岁月。”黄东感叹道。不久前,江俊达与黄玉华再次相见。人群中,他一眼就认出了多年未见的黄玉华,然后快步走上前,握着他的手喊道:“师傅!”这令徒弟“遍天下”的黄玉华非常感动。“没教他太多,没想到他还记得我这个师傅。”“走到哪儿,也不能忘了自己从何处来。”
5月12日 上午 8:01
其他

“深海一号”品牌获奖!还有更多响当当的海油“名片”同样亮眼~

5月11日第八届中国品牌博览会期间“深海一号”获评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首批优秀成果之产品品牌首次参展中国海油以“赋能美好,探源未来”为主题亮相企业展区其中,“深海一号”能源站模型“绿能港”沙盘及“璇玑”系统实物模型等22件品牌展品引人注目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海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持续提升中国海油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加快构建以“中国海油”品牌为主体的“1+6”特色品牌体系。2023年,中国海油品牌建设取得中国能源化工行业品牌价值排名第三、全品类排名第六的优异成绩。这些响当当的品牌是海油人的骄傲不少品牌背后还有有趣的命名故事一起来看!大国工程品牌“深海一号”“深海一号”是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其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千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4000米以上。总重量
5月11日 下午 8:20
其他

我国海上最大规模二次调整开发项目主体工程全部投产

近日渤海油田旅大5-2油田二次调整项目顺利投产至此我国海上最大规模二次调整开发项目绥中36-1/旅大5-2油田二次调整项目主体工程全部投产绥中36-1/旅大5-2油田二次调整项目是绥中36-1、旅大5-2两大油田的扩能增产工程分两期实施主要包括新建2座中心处理平台、2座井口平台计划投产上百口开发井等是中国海上最大规模的二次调整开发项目也是渤海油田上产4000万吨的“压舱石”工程之一此项目将大幅提升两大油田采收率和产能水平全部油井投产后原油高峰产量将达约30300桶/天其中绥中36-1油田作为我国海上最大的自营油田开发31年来累计生产原油超过1亿吨旅大5-2油田与该油田相邻投产以来累计生产原油超过1200万吨为建设能源强国提供了坚强保障历经多年高效开发后这两个油田油层内部水驱不均衡、不充分等生产矛盾日益凸显油田开发进入高采出程度、高含水的“双高”阶段油田产量形势日趋严峻自中国海油大力实施国内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以来为改写“双高”及“双特高”油田的命运渤海各油田开展地下注水大调查工作科研人员在对地理位置临近的绥中36-1油田和旅大5-2油田现有生产动态资料开展分析时发现油层内普遍存在水淹不均匀现象中、低水淹区域仍分布着可观的剩余油储量这给老油田焕发新活力带来希望为进一步挖掘老油田潜力推动老油田深入开发有限天津分公司立足提高采收率难题以“持续提升水驱效果、降低油田递减率、提高油田采收率”为目标通过开发、生产、钻采、工程、经济等全专业攻关构建起“双高-双特高”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体系指导渤中28-2南、绥中36-1、旅大5-2等油田实施二次调整即在一次综合调整解决平面开发矛盾的基础上再针对油藏内部水淹不均问题对油田进行新一轮挖潜调整其中绥中36-1油田在480余口老井基础上加密部署81口新井旅大5-2油田在70余口老井基础上加密部署37口新井以提高采收率并为后续海上“双高”老油田的开发调整提供参考针对“双高”油田开发实际需求中国海油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创新探索出了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以破解制约海上“双高”油田有效开发的诸多难题推动老油田持续稳产上产来源
5月9日 下午 7:29
其他

五一假期,到景区工厂打卡是什么体验?

假期出游景区人挤人?
5月5日 上午 8:00
其他

为青春喝彩!中国海油表彰“两红两优”!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是属于所有青年人的节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近年来中国海油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在中国海油党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追随信仰之光扛起历史之责、不负时代之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各级团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三大工程、一个行动”和“四个中心”建设中挺膺担当、争创一流以实际行动生动践行“碧海丹心、能源报国”的铮铮誓言
5月4日 上午 8:00
其他

海油人的工位“测评”

推荐理由居然还能喷火?真的是泰裤辣!在“海基二号”导管架成功安装就位后,海上施工人员合理规划施工流程,抢抓有利天气窗口,安全高效完成导管架钢桩解除固定作业,为上部组块的海上安装工作做好准备。
5月2日 上午 8:03
其他

中国海油2024年春季校园招聘启动

在海洋能源勘探开发的顶尖赛道与大国工匠携手驾驭国之重器浩瀚蓝海只等你来我们期待与“后浪”们携手掌舵能源探索的“巨轮”与中国海油一起碧海丹心能源报国你准备好了吗关于中国海油中国海油是什么样的公司?
4月29日 下午 8:04
其他

海上搭“城堡”!他们创造“举重”新纪录

深呼吸准备深蹲、抓握、起立、挺举成功!你以为这是运动健儿的举重现场吗?非也!这是前不久在渤海油田上演的“海上举重”现场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浮托作业团队运用“海上举重”这个独门秘籍精准完成旅大5-2油田重约1.52万吨中心平台的安装工作它是当之无愧的海上“巨无霸”也是中国海油2024年浮托开年之作1
4月27日 上午 8:04
其他

信念与志气:从精神如炬到征程如虹

信念与志气:从精神如炬到征程如虹——中国海油全力以赴建设“海外大庆”系列述评之四□
4月26日 下午 5:47
其他

抱负与行动:从拳拳赤心到势在必成

抱负与行动:从拳拳赤心到势在必成——中国海油全力以赴建设“海外大庆”系列述评之三□
4月23日 下午 9:54
其他

这是我国最“有水平”的一口井!

上天、入地、下海、登极是人类认知自然的四大壮举近日我国入地、下海领域又传捷报中国海油自主设计实施的超深大位移井恩平21-4油田A1井投产该井钻井深度达9508米成为我国海上第一深井这口井不仅深而且相当“有水平”它的水平位移达8689米在成为我国海上第一深井的同时刷新我国钻井水平长度纪录标志着我国成功攻克万米级大位移井技术瓶颈1井深一个重要的入地指标井深,也就是钻井的深度在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术语》中解释为“从钻盘面至井内某测点间的井眼轴线的实测长度”所以“井深”其实可理解为“井的长度”行业内将深于4000米的井称为深井深于6000米的井称为超深井恩平21-4油田A1H井以其9508米的深度成为国内深度仅次于万米科学探索井深地塔科1井的海上最深井这口井不仅刷新了深度纪录而且打得相当“有水平”它的水平位移达8689米相当于从天安门城楼开始下钻在地下长距离水平延伸一直打到了奥体中心为什么要这样打呢?答案藏在地层之下错综复杂的油气分布2大位移井向着油气极限延伸油气行业一般把水平位移与垂直深度的比值(水垂比)大于等于2且井深大于3000米的井或水平位移超过3000米的井称为大位移井这就意味着井口和油藏之间距离较远钻井轨迹需要从垂直向下横向拐弯向目标位置延伸相对陆地油田而言海上油田开发成本大得多我国近海存在大量边际油田储量规模相对较小用传统开采方式经济效益较差因此对距离已开发的油气田较近的边际油气田可以利用现有设施通过打大位移井的方式尽可能“吸取”周围的油气大大降低边小油气田开发的经济门槛大位移钻井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逐步兴起上世纪末以来越来越多大位移井技术被应用到海上油气田开发中1993年中国海油和外方合作在南海东部流花11-1油田成功钻探中国海上第一口大位移井进入21世纪后我国海上大位移井技术能力逐步提升2005年西江24-3油田A22ST1大位移井完井深度达9292米水平位移8235.7米水垂比2.87是此前我国海上大位移井纪录的保持者时隔近20年由我国自主设计实施的恩平21-4油田A1H井以井深9508米、垂深1962米、水平位移8689米、水垂比达4.43等关键指标全面刷我国大位移井新纪录据统计,1990年以来我国实施海上大位移井超650井次总进尺超2800公里其中大部分相当于垂直钻穿近320座珠穆朗玛峰作业规模、平均时效、最大水垂比、中靶质量等指标均居于世界前列3横着打比竖着打更需要勇气和智慧大位移井由于需要横向延伸摩擦阻力大大高于直井且需要使用高精度的导向工具钻头“中靶”难度更高随着水平位移距离和水垂比的增加大位移井钻完井技术的作业难度也呈指数增长恩平21-4油田A1井自2023年11月24日开钻以来项目团体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集成应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新装备让这口井不仅“打得成”还实现“打得准”“打得好”
4月21日 上午 8:02
其他

跨越与飞跃:从“海油制造”到“海油方案”

跨越与飞跃:从“海油制造”到“海油方案”——中国海油全力以赴建设“海外大庆”系列述评之二□
4月18日 下午 7:21
其他

汪东进赴新疆片区工作调研

汪东进赴新疆片区工作调研并提出要求只争朝夕
4月17日 下午 10:17
其他

光荣与梦想:从“海上大庆”到“海外大庆”

光荣与梦想:从“海上大庆”到“海外大庆”——中国海油全力以赴建设“海外大庆”系列述评之一□
4月14日 上午 8:03
其他

重访“深海一号”:向深向远的脚步从未停歇

奋楫扬帆续壮歌记者重访“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见闻之二什么是“深海一号”?人心中有答案。它是受到总书记关注的大国重器,两年前,21名海油人曾在其上与总书记连线,聆听总书记的嘱托;它是经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深海巨擘”,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3项世界“首创”、13项国内“首次”的荣耀,成为站在科技创新前沿的先进生产力代表;它的身影常常出现在中国海油的各个角落,海报、壁纸、视频、ppt的边框……投产近3年,它早已成为海油人身份认同的一大标志。重重光环之下,那些与这座深海先锋朝夕相伴、和它一同成长的人现在怎么样了?带着这一问题,记者来到“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1“先锋”是一个动词乘直升机从高空俯瞰,“深海一号”能源站像一枚方方正正的明黄色印章,在深蓝色的广袤海面上拓印下海油人阔步深水的一个郑重落款——但对于在这里工作的生产作业人员来说,关于“首次”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走下停机坪,进入生活楼,记者见到了平台总监宋金龙。2年前,他就站在21人的连线队伍里,总书记的嘱托他记忆犹新。在他看来,“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已被这里的海油人落实在日复一日的具体工作中——最先进的全新生产装备造出来了,还要摸清它的脾气,把它用好、保护好,让它尽可能长久地健康工作,形成一套可供后续深水项目参考的生产操作指南。过去一年,“深海一号”能源站的生产作业人员完成了首次超深水海管清管作业、首次凝析油舱清舱检测作业、首次台风期间从陆地远程遥控生产。1000多米的立管通球带来的大量来液如何处理,怎样避免卡球,人员进入几十米深的油舱如何保障安全,远程遥控生产怎样操作安全性最有保障……每个“首次”尝试都让作业人员对这座钢铁浮城的了解更增一分,操作流程和规范再添几项。度过了投产初期的磨合阶段,作为一座已经步入正轨的在生产平台,平稳、有序是这里的常态,但改变仍在持续发生。“00后”员工黄鹤正在“深海一号”生产平台上度过他的第三个海班。在他眼中,这个钢铁巨兽就像一个生命体,每次海休回来他都会发现平台又变样了——生活楼安了外扩甲板,空间变大了;睡眠舱换新,风机噪声减小,夜班回来睡得更安稳了;生产区域又有几道手动阀门改成了自动阀门;新中控就要完工了……“还有二层甲板那个机器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拉走了。”对于平台的不断变化,还在实习阶段的黄鹤既新奇又懵懂,但生活条件的改善、生产装置的优化他都有明确感知。“机器人正在进行5G改造。”维修监督章海鹏很清楚种种变化的来龙去脉。工龄9年,他已经是平台上智能化、国产化工作室的带头人。章海鹏告诉记者,去年平台接入5G工业网络,新增了很多5G工业设备:全覆盖监控摄像头、激光甲烷遥控装置、震动传感器、超声测壁厚装置……这些新设备实时上传监测数据,一旦出现异常,系统就会发出警报,提醒作业人员及时处理,全天候守护平台安全。“机器人是投产之前就规划好的,那时都没想到平台这么快就能接入5G网络,”章海鹏说,“今后,我们还要继续提高平台的智能化程度和自研设备比例,为中国海油建设海洋装备设计建造中心贡献力量。”新质生产力也改变了作业人员的工作方式:现场巡检时通过手持终端就可以完成各种信息上报,不再需要手填作业单,效率提升的同时信息完整性也更有保障;因为要进行台风期间远程遥控生产,作业人员对不少装置进行了自动化改造,以前需要在平台跑上跑下现场进行的操作现在只需在中控室轻点鼠标就能完成;新中控投用后,各种5G应用设备实时传输的信息都可以显示在墙壁上的嵌入式屏幕上,减少工作电脑界面的来回切换……宋金龙对于平台将要发生的变化也已心中有数:“自研设备数量还会增加,明年我们将接入一台自研发电机,自研深水水下采气树将用于新开的两口井,平台二期智能化项目也在逐步推进……”他坚信,在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这艘深水旗舰将继续担起先锋的重任,成为自研设备和数字化建设的试验场,乘风破浪立潮头。2“成长”是永远的进行时乘吊笼悬在“深海一号”生产平台身侧,记者发现了一个不寻常的视角——四根立柱和上部组块共同组成了一道兀立海上的大门。对工作、生活在这座平台上的人来说,这道“门”向未来敞开,通向天高海深。两年来,中国海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注意安全、保重身体”的殷切嘱托,不断推进人本理念践行示范中心建设,为员工的安全作业、舒心工作、成长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和谐向上的氛围中,生产作业人员和“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一同成长起来。目前,“深海一号”生产平台共有定员64人,平均年龄只有31岁,其中有27人是技师及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平台投产不到3年,作业人员完成的技能攻坚工作已达299项。这里是技能人才展示才华的舞台,一个个创新项目,凝结着他们的智慧:狭窄处的发电机受潮不用大费周章地拆,可以为它量身定制一个“小太阳”来烘干;蓄电池的接线柱处反复旋拧容易磨损,他们就制作了一个导线快速插拔装置,让旋钮的位置固定不动。采访中,章海鹏拧下了手中对讲机的天线用作演示,以一种别出心裁的方式向记者解释改造原理,身体力行展现着活跃的思维和超强的行动力。这里是他们成长的沃土,到处洋溢着进取、向上的气息。仪表中级刘涛打算参加今年的技能鉴定和技能大赛。12小时的日常工作结束后,他还会在生活楼一层的技能工作室用模拟仪器做2~3个小时练习。黄鹤则习惯了业余时间到四层的党员活动室上自习。“高考都没有这么认真”的他经过短短三个海班,已经从一开始“只能在旁边看着干着急”到有能力完成基础操作了。对于未来,他还没有明确的规划,但平台完善的培养体系让他很安心:“只要跟着走就没问题。”半年里,他身边已经有3位同事作为技术人才被输送往其他平台,担起更大责任。在“明星平台”上工作,压力与动力同在。这里的工作节奏很快,生产监督林飞海休时也习惯性地关注邮件和工作消息,想想“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否则“下个海班就脱节了”;安全监督刘龙彬是同事眼中“不用睡觉的人”,把这艘深海旗舰的安全文化建设好,让平台成为安全方面的标杆和榜样被他视为己任。太多人注目于海面之上的巍峨建筑,却常常忘记在看不见的海面之下1500米,还有绵延49公里的水下生产系统。在水下井口主操陈国初眼中,那些复杂的管汇、采油树是能源站的“根”,只有根系健康,才有整个大气田的欣欣向荣、枝繁叶茂。而他,就是这些“根系”的守护者。在年轻的队伍里,1977年出生的陈国初绝对算得上是一名“元老”。他曾担任7年崖城13-4气田的水下井口主操,积累了丰富的浅水水下井口操作经验。然而到了这里,他仍然感到有太多空白、太多未知等待他去探索。中控室的电脑屏幕前,他盯着井下数据的微小变动,仔细分析思考着怎样操作能避免冰堵、段塞流如何处理、怎样开采能最大程度保护气井延缓出水……一直向深处扎根,这是属于这名“老将”的成长,他求索的脚步从不曾放慢,那些深入海底的“根系”还有太多令他着迷的奥秘。3“传承”是历久弥新的主题用摄影无人机垂直向下拍摄,视野中的“深海一号”能源站像一只头朝东、尾朝西的巨鳌。在它身后,“深海一号”二期项目的钻井和工程建设工作正全速推进。这一新的深水项目,由新老平台凝成合力,共同托举。海涛阵阵,吟唱着名为“传承”的回旋曲。从“深海一号”能源站一路向西,“蓝鲸一号”钻井平台正在分秒必争地为“深海一号”二期项目钻井。再向西,是我国海上第一个千亿方大气田崖城13-1气田。这里不久前刚刚完成“四星连珠”,大量连接和改造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为接收新深水项目的来气做准备。“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将通过水下生产装置开采,其控制系统通过脐带缆回接至“深海一号”能源站,而产出的天然气和凝析油将通过超远距离海底管线输送往崖城13-1气田。一新一老两座生产装置就这样隔着百余公里在海底“握手”,共同托举起一个新的深水项目。二期项目投产后,整个“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年产量将从30亿立方米提升至45亿立方米,为建成南海万亿方大气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更添底气。崖城13-1气田的生产监督王海已经在这座拥有光辉历史的老气田坚守了12年。“深海一号”大气田项目组成立后,他送走了一批前去支援深水气田建设的同事,如今,他又迎来了一批从“深海一号”能源站前来参与二期项目建设的兄弟。来自深海的气源将在不久的将来为这座年迈的老气田注入新的生机。反哺老气田、孕育新气田,在参与了“深海一号”一期和二期两个项目的工程师胡浩看来,“深海一号”正站在承前启后的节点上,成为一个“历史的符号”。“每个参与项目的人都为能够成为这个符号的一部分而自豪。”他说。习近平总书记连线“深海一号”生产平台时,他恰好在海休,虽然没能在现场见证那个“高光时刻”,但总书记的嘱托他一刻不曾忘。现在,他正带着更丰富的经验、更坚定的信念,继续投身于建设海洋强国的光荣事业中。对于去年入职的张雨来说,这枚“历史的符号”就像一座灯塔,在他职业生涯的开端,照亮前进的方向。从入职培训起,他就听着“深海一号”项目团队的事迹建立起了自己对深水工程的初步认识。总书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嘱托和阳光下反射着明亮光芒的深海平台在他心里悄然种下了一颗名为“理想”的种子。当他被分配到“深海一号”二期工程项目组,那些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故事突然有了他能够参与其中的续集:在青岛建造场地的办公楼里,他亲眼看到了墙上那句常被引用的标语“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当他在“深海一号”二期综合处理平台上忙碌时,曾经和新员工们视频连线讲述自己在“深海一号”项目中经历的侯静,就在不远处的“海洋石油287”工程船上为二期项目进行海管清管试压作业;他的师傅杨贵光也曾是“深海一号”一期项目组的一员,此时正作为三地联调的负责人在南山终端为系统调试做准备。“前辈们在完成他们的使命,我们也有我们的责任。”张雨语气郑重,神情中满是憧憬。4“前进”是势不可当的洪流崖城13-1气田这座海上油气枢纽很繁华——四座平台的灯光交相辉映,放眼远眺,还能看到其他平台的剪影。相比之下,“深海一号”能源站则像是一座孤堡,举目四望,海天之间只有一条守护船“德旭”作它的伴星。但是,如果把目光放得更远些,就会发现“先锋”并不孤独,在海陆各处,许多人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守护它、追逐它、超越它——向深、向远的旋律早已交织成雄浑的交响乐。“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嘱托铭心,当海上的生产建设工作热火朝天地推进时,各陆地单位的科研人员也在为了同一个深水梦只争朝夕。“深海一号”能源站在虚拟世界有一个“孪生兄弟”。那是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复制出的“数字能源站”。现实中平台的生产状态、稳性状态,都能通过它的“数字兄弟”实时反映出来,为陆地上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提供研究依据、决策支持,为“深海先锋”保驾护航。在距“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300多公里的海南省海口市,“深海一号”智能气田项目组成员为进一步深化“深海一号”仿真系统应用进行了又一次“头脑风暴”。这些来自油藏、信息化、生产管理等各领域的专业人员,为“深海一号”走到一起,贡献各自专业的智慧。在2000多公里外的北京,研究总院博士后研究员吕柏呈得到了新一轮测试结果。他的研究课题,是要将“数字能源站”收集到的各种数据信息与设计模型相结合,进而对“深海一号”能源站的健康状况作出更全面的实时评估,将传感器测不到的部分也纳入监护范围,甚至做到结合天气预报等环境信息预测三天后的平台状态,进而为现场维保检修等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屏幕上不完全拟合的复杂图像显示,系统预测结果准确性仍有待提高。吕柏呈于是开始了他不知第多少次的结果分析和模型修正……曾任“深海一号”能源站船体设计负责人的李达是吕柏呈的两位导师之一。在他看来,这项“做出来就是世界领先”的技术虽然难做,但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两年来,我们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断前行,做了许多开创性研究,新技术、新思维、新方法不断涌现,工程设计正在向机理性研究延伸,”李达说,“‘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项目为这一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坚定了科研人员的信心。”现在,更多深水项目的蓝图正在这支斗志昂扬的科研团队手中渐渐显出眉目。“信心”也是研究总院钻井设计室负责人吴怡眼中“深海一号”项目留下的宝贵财富。经过“深海一号”一期的实践,吴怡和同事们在“深海一号”二期等其他深水项目的钻采方案设计时一次比一次敢于放手去做,水平井长度越来越长,实施难度越来越高,每一次都向工程极限发起挑战,为建设海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添砖加瓦。万顷海涛中,“深海一号”能源站闪闪发亮。这座深海地标尚且年轻,历史的风尘还没来得及给它染上厚重的底色,它就这样带着昂扬向上的朝气,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上继往开来,汇聚起一股洪流,奔赴深海的声声召唤。系列文章1.
4月11日 下午 10:43
其他

牢记嘱托!两年来,海油人把能源报国镌刻在大海上

蓝海争春臻新程——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连线中国海油“深海一号”生产平台两周年之际抚开中国版图向远方眺望,南海或许是最早迎来春天的地方。四月,最是一年春好处,中国海油奋楫蓝海的春之歌响彻万顷碧波。两年前也是这样一个春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三亚考察时,视频连线“深海一号”生产平台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声声关怀,温暖坚守之心;殷殷嘱托,激励奋发之志。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是对海洋石油人最深切的期盼,也是对海洋石油事业最有力的指引。两年来,我们把“碧海丹心,能源报国”镌刻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上、奋楫蓝海的实践中。从破冰战雪的渤海之滨到怒浪齐发的南海之岸,从集团党组到海上一线,我们矢志报国不忘深切嘱托,笃行奋进作出更大贡献。爱国筑牢忠诚之魂从莺歌海点燃第一簇来自大海的火焰开始,“爱国”是中国海油为祖国采油找气、开发蓝色国土的一贯主题。中国海油向海而生,向海而兴。碧海丹心,能源报国,是对祖国和人民的铮铮誓言,更是落实在每一分每一秒的深信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切的事,就是中国海油坚定不移的前进方向。两年来,中国海油坚持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连线“深海一号”生产平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中国海油党组带领全体干部员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海洋石油事业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把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摆在首位,坚持把强化引领保障贯穿始终。登高求望远,深学思愈明。这一年来,中国海油上下一心,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碧海丹心、能源报国作为一以贯之的主题、一贯到底的主线,一张蓝图绘到底。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把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和战略大局作为最高追求。中国海油党组精心统筹部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三个课堂”“七学联动”,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带头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全系统贯彻落实具体举措;“六个提升行动”“党建融合深化年”稳步推进,“大党建格局”见成效。车间、平台、海上、陆地,从总部到基层一线,无处不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先锋阵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纵深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激发人才活力,无处不是用实际行动建设海洋强国的操练场。“进基层、解难题、促发展”,作风建设深入推进,真抓实干凝聚海洋强国之力。中国海油集团上下狠抓作风建设,大兴调研之风,把主题教育落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行动之中。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带头下基层调研,全系统党员干部领题2400多个、开展调研4400多次、征集意见建议6900多条、解决问题3800多个,俯下身子、心系基层、谋事成事在中国海油蔚然成风;“七不准”“十坚持十反对”行为规范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74个问题,245项整改措施,统筹“当下改”和“长久立”逐项落实、逐条推进。中国海油党组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基层基础管理能力大幅提升,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增强。“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殷殷嘱托,重若千钧;知行结合,行之愈坚。担当保障能源安全去年年末,中国海油统筹部署向深向难争油夺气的新年规划。“油气产量连续登上新台阶”“连续五年实现油气当量超亿吨”“国内油气增储上产主力军地位进一步稳固”……捷报频传,令人心潮澎湃,更催人奋进。保障能源安全,端稳能源饭碗,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海洋石油事业的殷殷重托,是中国海油恪守践行的“国之大者”。剑之所指,心之所向;击鼓催征,能源报国。坚定勘探龙头地位,不断夯实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储量基础。在国内海上油气已经成为我国油气增长主力军的当下,中国海油始终把勘探视为石油工业产业链的“龙头”。一年来,勘探一路稳步推进勘探重大工程,坚持战略引领和领域突破,加强理论与技术创新攻关,用理念创新激活勘探领域“非常规”潜能。去年一年,南海西部油田积极践行“常非一体”勘探开发理念,高质量“上产一千万方”基础日臻牢固;我国首个千亿方深煤层大气田神府深煤层大气田,探明地质储量超1100亿立方米。上潜山,下盆地,问道海上页岩油,多个领域获得重大突破,国内落实了4个亿吨级油田和1个千亿方深煤层气田,储采比保持在10以上,油气储量创历史新高。加快国内油气增储上产,做好油气资源供给保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中国海油党组先后研究制订“七年行动计划”“三大工程、一个行动”和“四个中心”建设方案,以建设油气资源供给中心为抓手,全力保障增储上产。两年来,中国海油大力推进“两提一降”夯实老油田稳产基础,坚持精细化管理,持续保持低成本优势;促进一体化建设,加快储量向产量高质量转化。千亿方大气田开发如火如荼,渤海油田日产油气首次突破10万吨,南海东部油田连续两年稳产2000万吨以上,国内原油同比增产超340万吨,增量占比连续5年占全国原油增产量的60%以上,增量连续5年名列国内首位,海洋原油大幅上产成为国内关键增量。创新科技开创未来3月25日早上,微风细雨。珠江口盆地海域正在翘首期盼一位“新客人”:为实现亿吨级深水油田流花油田的二次开发,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滑移下水作业在这里进行。这座“海底巨塔”创造下水重量、作业水深等多项亚洲纪录,成为我国油气装备走进深海的新里程碑。在“海基二号”导管架上,写有“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的字样。中国海油用亮眼的成绩证明,我们正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大国重器”重大装备制造领衔示范。中国海油始终把重大装备制造能力紧成一根弦,把“用自己的装备开发海洋油气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以着力打造海洋装备设计建造中心,坚决当好国产化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的“领军者”为抓手,不断推进海洋工程建造及高端装备制造的自主研发、自主建设。一年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洋石油122”在青岛建造场地实现主体建造完工,标志着我国深水超大型海洋油气装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以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刷新亚洲纪录、“我国海上亿吨级油田垦利6-1完成钻井作业”入选2023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为标志,中国海油工程技术和建造能力跃上新台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原创技术策源地。科技创新,就是向未来要力量、要底气。中国海油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取得新突破,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砥砺前进,结出累累硕果:“璇玑”系统成功实现1000口井作业、100万米钻井总进尺;海洋拖缆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经”和海底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脉”正式投用;我国首套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的自主研发,实现我国浅水海域水下模式从“0”到“1”的突破。同时,中国海油压紧时代脉搏,争创数智化赋能业务新格局:秦皇岛32-6智能油田二期上线试运行,“深海一号”成为世界首个可遥控生产的超深水平台,流花油田首次实现台风模式远程生产,科技创新为奋力端稳能源饭碗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加快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充分激发创新活力。中国海油纵深推进人才兴企战略,有序推进干部人才队伍建设“3+1”工程和“4+N”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构建五位一体的技能竞赛体系,形成“中国海油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一系列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揭榜挂帅”“赛马制”催人奋发,“海油众创”直通平台激发活力,“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提供平台……从干部队伍到一线人才千帆竞发,制度护航形成欣欣向荣的人才发展景象。奋斗共奏时代篇章“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月2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再次强调了能源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能源央企如何扛起时代使命?中国海油的答案是:提前规划、谋篇布局,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这些年,中国海油大力推进能源转型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用能源的发展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齿轮,用奋斗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扛起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大责任,产业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稳步推进。近年来,中国海油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两端发力,积极助力提升我国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从我国首个百万吨级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恩平15-1油田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正式投用,到渤海油田三期“岸电入海”应用工程项目完成建设,再到涠西南油田群我国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多能互补的海上油田群智慧电力系统成功落地,中国海油全力实施“双碳”战略,推进海上油气田清洁生产的同时,推动风、光、水、冷能等多元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串珠成链,深水油气装备现代产业链建设加速推进。这一年来,中国海油积极履行深水油气装备现代产业链链长责任,带动上下游多元协作、共同发展。去年12月,中国海油召开深水油气装备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暨产业联盟大会,与各方力量凝聚共识,在深水油气开发技术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方面深化合作。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稳健有序,“海洋石油122”圆筒型FPSO、“海基二号”向深海挺进,全球最大的冷能发电装置落地建成,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并网发电。与此同时,持续深化能源安全战略研究和油气市场形势研判,首次发布《2060能源展望》,为公司产业低碳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提供了智力支持。大潮汹涌,蓝海争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海洋石油事业,为海洋石油事业定向、领航,激励着中国海油攻坚克难、勇毅前行。回首两年来路,中国海油党组带领全体干部员工,用不懈奋斗向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在大局中谋发展,在大势中定决心。海油人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文字
4月9日 下午 9:09
其他

不用人挤人!这些小众赏春地不要错过

清明时节繁花似锦,柳绿成荫踏青赏花正当时海油人也正奔赴一场与春天的约会......快来一起解锁海油人镜头下的春日浪漫吧阳春三月,气电集团福建LNG接收站内,一片春意盎然。在蓝天、绿树、白色LNG(液化天然气)储罐的掩映下,粉红色的桃花竞相吐露芬芳,一团团、一簇簇在枝头尽情绽放。中国海油广州从化服务区加油站道路两侧的紫荆花树相继盛开,紫荆花与“海油蓝”相互融合,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中海炼化大榭石化厂区的鲜花已盛放,点缀着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绿色炼厂”跃然眼前。气电集团珠海LNG厂区内盛开的串钱柳,彰显着春日里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这也预示着二期项目储罐建设待到下半年便会结出丰收的果实。进入中海化学富岛化工厂区里,沙漠玫瑰那一抹红,让人沉醉。绚丽春色与忙碌的设备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气电集团嘉明电厂三期机组旁,连片花海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把电厂衬托得温柔烂漫。南海西部石油研究院办公楼门前的杜鹃花开得灿烂,红似火粉如霞,如瀑布倾泻而下,让人惊叹不已。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看遍群花烂漫让我们也来欣赏一下“独”花的美丽吧大榭石化球罐区路边蛰伏了一个冬季的蒲公英,悄悄绽放出了小黄花。蒲公英的花瓣会跟随风的脚步离开,它不能自己决定去哪里,只能选择勇敢面对,正如我们的人生一样。有限海南分公司南山终端的鸡蛋花开了,它为2023年南山终端保供自贸港的成绩盖上红色印章,更寓意今年的保供工作顺顺利利、红红火火!曼妙的花朵“拥抱”着有限天津分公司大楼,诉说着海油人的热情和浪漫,也见证着渤海油田增储上产的决心与行动。草长莺飞春意浓鸟儿欢飞乐忘疲百花竞放之时小动物们也纷纷出动近日,成群的海鸥飞临有限湛江分公司涠洲12-2B平台,
4月5日 上午 8:01
其他

“书屋+”里天地大

廉洁教育基地搬进了办公楼?北京朝阳门海油大厦十层一间特别的书屋近日成为中国海油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纪律教育的热门“打卡地”作为首批中央企业廉政书屋之一,中国海油廉政书屋还承担着不少“书屋+”功能——学习展示、座谈交流、警示教育等融于一体,推动常态化学习与集中性教育贯通融合。3月29日下午,中国海油廉政书屋又迎来了一批参观者,记者跟随他们一起走进书屋、品味廉意。“书屋+”
3月31日 上午 8:03
其他

海面之下造“巨塔”

在我国最大的内海渤海200余座油气平台日夜不停为祖国大地输送宝贵能源在平均水深20米的海底之上一座座钢架结构牢牢抓地当我们望向南海近百座油气平台立于广袤的大海中央在水深几十米至数百米的海域经受着风浪的洗礼水面之下的钢铁巨塔稳稳矗立放眼全国每3吨原油产量就有近1吨来自海上托举着海上“油气工厂”的正是这些投产数量超300座最大设计水深超300米重达数万吨的导管架它们是海上油气平台的最强地基是海洋石油工业的“钢铁脊梁”1为海洋石油工业
3月30日 上午 8:03
其他

“亚洲第一”海上安装就位,背后是一整个“亚洲天团”

3月24日至26日在全网关注下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在流花油田海域“丝滑”下水并精准实现海上安装就位从启航到安装就位“海基二号”持续获得各方关注《新闻直播间》多条播放下水当晚登上《新闻联播》#这个超级工程用到了海上巨型滑梯##海基二号海上安装就位#接连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三名让一众大国重器和海油人集体“上电视”、火出圈儿央视新闻多条播发
3月26日 下午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