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事,只有和搭子分享才能懂!

CNOOC 中国海油
2024-09-02


全球最大变质岩油田、深水深层大油田、

亚洲最深导管架新进展

……

生机满满的春日里

大国重器、超级工程

好消息频频上“新”

为了创造新一年的新奇迹

海油人在各自的赛道上全速前进


对于海油人来说

有的工作需要“单干”

有的工作离不开“团战”

无论是“他”和“她”还是“他们”

无论是一人行还是多人行

海油人都和最靠谱的“搭子”

组成了最默契的工作组合



气象监测

“观天一人行”


风起云涌,潮起潮落。


在渤海西南部,距离天津港约74海里处,屹立着我国海上第一个现代化油田——埕北油田。


1988年,渤海A平台国家基本气象站在这里建站,迄今为止不间断开展观测。该气象站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海上有人值守气象站,常年仅1人值守

(气象观测员正在进行气象观测)

每天,气象观测员需要按照规定时间和程序开展观测,人工读数记录,还要完成订正、输入、发报等任务。一旦遇到大风、强降水、大雾等突发天气,他们需要每半小时收集一次数据,并在3分钟内向陆地发报。


以站为家,独自坚守。一年200天在海上, “观天人”注定与家人聚少离多,渤海已成为他们的另一个故乡。


平台值守

“守岛两人行”

海天一色处,两盏红灯笼在中央亮起。


那里是涠洲6-1平台,一座距离中心平台12公里的独腿三桩小平台。远远望去,它像一棵树,笔直地矗立在海面,深深扎根于海底。


再小的平台也有“一台之长”。李义峰就是涠洲6-1的平台长,这个西北汉子在与大海相伴的2000多个日日夜夜里,早已习惯了这里的一切。


这年春节,操作工何子秋和他一起,成了茫茫海中央的2个“守岛人”。

(李义峰和冯恒分工巡检)

涠洲6-1平台于2006年10月投产,至今已经贡献了179万立方米原油产量。2个人,3口井,这样的组合捧出涠洲油田群综合效益最高的平台。


涠洲6-1就像一座孤岛,仅有的2名员工在海上无数个日出日落中,重复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工作,支持中国海洋油气产量的一次次突破。


机械保障

“抢修三人行”

深圳番禺4-2A平台机械团队仅3人,但各有所长


他们的工作马虎不得,既要维护保养机械设备,又要应对突发故障抢修,还要及时整改结构隐患。

(三人组相互配合连接新旧钢丝绳绳头)

一次钻井期间,15吨吊车小钩钢丝绳突然断丝。为确保吊装安全,机械团队马不停蹄开展抢修。两名中级工熟练地导出旧钢丝绳,主操则负责新钢丝绳就位、拉紧试重......

(机械人员乘坐载人吊篮给钢丝绳涂抹钢丝绳油)

8小时奋战后,虽汗如雨下,但在吊车正常起降的那一刻,所有人的辛苦都烟消云散。


甲醇装置维护

“外操四人行”

80万吨甲醇装置外操有4人——小吴和小任在转化岗位,王师傅在压缩岗位,刘师傅在合馏岗位。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例行巡检,配合主控完成装置的现场操作,维护装置正常生产运行。

(团队成员正在进行倒泵操作)

“我们需要将运行泵停下来隔离检修,你们先迅速检查一下备用泵是否符合倒泵条件。”有一次,在发现电泵运行不畅时,班长对着小吴和小任说道。


“收到!泵体循环冷却水正常、本体导淋和出口导淋关闭、进出口阀状态正确……”


“油杯液位正常、盘车正常、高点排气完毕……”


待两个年轻员工检查完毕之后,经验老道的刘师傅和王师傅特地又检查了一遍,现场讲解操作要点。

(团队成员合作进行倒泵操作)

每每有重要操作,他们四人都会聚在一起相互配合,相互提醒。老师傅也会借此机会传授操作技巧,让青年员工记忆更深刻,技艺在实操中薪火相传。



钻测井仪器研究

“研究五人行”

海油发展“钻测井仪器关键部件修复再制造与评价技术研究项目”团队5位各具专长的工程师组成,工作涉及焊接工艺评定和实验评价、关键部件的缺陷修复再制造技术的可行性研究与相应修复方案及检测评定规范的制订。

(团队中四人正在讨论项目技术方案)

团队成员涵盖金属材料、焊接工程、采油工程等专业,大家各专一长,分工合作。部分成员专注修复再制造研究,其他成员则负责检测评定。

(团队中两人正在项目现场检测分析)

在项目攻关的关键阶段,团队五人会24小时轮流进行修复现场的实时跟踪,把控制造进度、缩短样件制备周期,确保项目各环节精细执行。


三维技术应用与开发

“开发六人行”

海油工程设计院有一支由6位伙伴组成的团队,其中5位为女生,他们运维着设计院百余个项目的三维模型数据库,也承担着大量开发和测试服务。


这个团队的6位成员各具特色,却又和谐统一,团队中有技术大拿,有“沟通桥梁”,有“细节控”,还有“创意之星”…...

(三维技术开发应用室六人合影)


2023年,恰逢三维设计软件更新迭代,番禺10-1/11-12详细设计项目开始应用新的设计软件和三维模型数据库,运行时间紧张,运维压力极大。


“同志们,任务艰巨,时间不足,但无论如何一定不能让现场停工。大家商量制订赶工计划,按元件类型分作6份,分头开展工作。”


“我来汇总数据,完成数据库的录入和更新!”


“我联络项目组和厂家提供图纸和数据参数,确保拿到第一手资料!”

(团队成员正在交流项目难题)


在紧张而忙碌的赶工过程中,大家彼此交流着问题与心得,解决一个个困难。经过4天的突击作战,团队完成了新增元件数据校验和建模测试。但大伙儿却仍未松懈,直到管道专业反馈出图,大家才相视一笑:“姐妹们,可以一起去喝个奶茶了!”


虽然团队中大部分都是女生,但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挑战困难,不断创新,在互相支持中开拓前进。



水下工程

“空潜七人行”

海油工程潜水团队由潜水监督、潜水员、照料员、潜水医生、机电工组成,其中空气潜水员有7人


该团队承担水下结构物安装、检测维修、应急维抢修等水下工程任务,是海上油气田建设的重要力量。

(照料员协助潜水员作业前着装)

2023年3月,渤中19-6 BOP平台施工现场,潜水团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水下海管安装。


本次作业为非常规的超长结构作业,海域涌浪大,2天的工期内完成水下作业任务难度极大。


潜水监督马传志目不转睛紧盯屏幕作业状态,照料员利落地收放供气脐带,潜水员经几十米下潜至安装位置,涌浪翻滚,调整海管角度、穿装海管螺栓垫圈、螺栓加力测量,一系列作业相继展开......


(潜水团队为潜水员穿戴工装进行水下生产系统安装测试)

水温很低,半小时的作业已使潜水员双手冻得麻木,潜水员轮班下潜艰难与涌浪搏击,机电工、潜水医生、照料员等水上团队通力协作。经过21小时的昼夜鏖战,水下海管膨胀弯最终顺利安装完成。

(潜水员水下作业)

这就是潜水团队高难度水下作业的日常“名场面”。战风斗浪探索蔚蓝,他们身怀绝技,“潜”力十足。


屏幕前的你

有几个搭子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

分享你的“几人行”故事!



策划 | 刘倚宁

图文 | 张雨田 丁焰 吴棉胜 孙睿璇 

星美会 庄福佳 王洪杰 刘帅

制作 | 刘倚宁

责任编辑 | 房瑗 刘建坤

监制 | 张宗鹭



更多推荐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海油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